人文
枝仔冰城(鄭城)的故事(1907∼1974)
 
     
 
 

  到旗山,隨便在街上找人問「枝仔冰城」在哪裡?沒有不知道的,除非問到外地人。

  的確,台灣最老牌的枝仔冰店在旗山,早已超過半世紀了,名聞全省,凡是到過旗山的遊客,無不想到該店品嚐冰品,更有不少的日本觀光客慕名而來。

  有人說:「旗山囝仔是吃枝仔冰長大的。」這意味著旗山的童年與冰棒是牢不可分的,而鄭城就是旗山枝仔冰的創業人,其故事像一則傳奇。

  鄭城出身貧寒,起先頭戴斗笠沿街叫賣炒熱的花生,收入不算好,為了想賺更多的錢,腦筋靈活的他便嚐試研究提煉冰棒,也不知從那裡學到祕方居然以土法讓他製造出枝仔冰來,此事發生在1926年,鄭城還只是18歲的年青人哩 !

  他利用大小二個冰櫃,有點像熱水瓶原理,小箱中置放一支支長形鋁管,管內裝糖冰原料,中插一根竹枝,鋁管外塞滿碎冰塊,再灑上鹽後密封,約三十分鐘,糖水凝結成冰,開封把鋁管取出往水裡一浸,發生「啵」一聲脆響,拔出一支騰騰冒煙的冰棒,俗稱枝仔冰,鄭城因賣枝仔冰出名,而被稱為「枝仔冰城」與香蕉大王盧廷被稱「芎蕉廷仔」齊名。

  鄭城製造出來的枝仔冰風味絕佳,有香蕉、鳳梨、芋、梅等各種口味,產品又綿又Q而無顆粒礙嘴,百吃不厭,吃了還想再吃。鄭城最初是自己以腳踏車載冰四處叫賣兜售,大力推廣自製的枝仔冰,由於物美價廉,為顧客歡迎而逐漸打出字號。

  有一段趣聞:鄭城初行銷旗山各地時,從冰櫃中取出會冒煙的冰棒,沒有吃過的原住民以為是熱氣,怕燙嘴而頻頻用囗吹氣冷卻,惹得旗山街上的小孩大笑不已,現旗山老人亭裡的老人談起此事,還覺得頗有趣昵?

  鄭城枝仔冰聲名遠播,想想一人責不如眾賣,乾脆在中山路鬧街開店當批發商,從此真正打下了一片江山來。

  每天一大早從外地趕來的零售冰販按秩序一字排開腳踏車,車頭向路,車尾向店,人頭鐼進鑽出爭先恐後,來睌或手腳慢的也許搶不到冰賣,數枝仔冰的聲音,此起彼落好不熱鬧,菜市場也不過如此,通常是現金買賣,很少賒賑。冰販各有固定行銷路線,以旗山為中心呈放射狀,東到美濃六龜,西在阿蓮關廟,北到杉林甲仙,南至里港九如,有時遠達楠梓屏東。腳踏車一日踩三十公里路程,在今天柏油路面並沒什麼,早年交通不便,皆是碎石路,路面顛簸不平,在艷陽下趕路,辛苦自不在話下,這也是一大早就得趕出門批冰趕巿的主因。

  冰販邊騎邊搖著小銅鈴「叮噹 ! 叮噹 ! 叮噹 ! .......」 並吆喝:「枝仔冰喔 !枝仔冰涼喔.......」

  一支一分錢,對象是農夫,工人,學生等,早上價格較佳,過什後冰棒有點溶化,有時兩支算一分錢,故冰販保護枝仔冰如剛出生的嬰兒,賣一支抓一次,一抓一蓋動作要快,不過利潤不錯,賣一枝賺對半,那時錢大圓,養家活囗不成問題。

  台灣過去有第一醫生,第二賣冰的說法,賣冰好賺,但非常辛苦,鄭城一家人半夜就要結冰,透早四五點天末亮雞末啼就得起床趕製,否則來不及應市,鄭城賣冰歷經數十寒暑,看天氣憑直覺即能判斷枝仔冰要生產多少,不會失誤,即使颱風天也照常生產少量營業,老一輩台灣人的勤勞執著,鄭城堪稱是縮影。

  旗山人至今仍斷言,「鄭城靠那囗古井發跡的。」大家繪形繪聲,言之鑿鑿,更增添一層神秘色彩,他們斬釘截鐵說,若不是那囗古井水質絕無法做出如此好吃的冰品來,是與不是,就讓諸君去猜吧!

  鄭城於1926年在旗山開設「鄭城冰枝屋」,如今枝仔冰城傳到第二代鄭國勝經營,在求新求變的原則下,引進新技術新管理,現有員工百餘人,生產出更多種類的冰品,許多達官顯要要紛紛慕名前往品嚐,在全省打下更高的知名度,「枝仔冰城」面對挑戰信心十足,準備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