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社區服務】【回作者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一封未寄出的信-----給蔡望生.呂志豪

  有人問計程車司機一句話:〞當您開著空車沿街攬客的時候,您有過什麼珍貴的體驗或深刻的感想沒有?〞司機豪不猶豫,很有經驗地答客曰:〞我害怕開到十字路口,因為我不知道右轉好,左轉好,或者一直向前行,我無法確定我的「人客」在那裡?〞是的!好一個令人六神五主、驚皇失措的十字路口!再熟練的司機,因為沒有目標,他失去了方向感!
  人,貴在立志,立定志向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則豈不像沒有舵的孤舟航於大海,隨波逐流,險象環生!
  今天,你倆的機緣比別人家的孩子要略勝一籌,在父母親的苦心積慮下,你倆將被安排到另一個國度去求學,當然還談不上到外國去〞深造〞一義,但是說你倆要〞負岌他鄉〞_〞鄉〞的英文字是Country,Country亦可譯為〞國家〞_是更貼切些!此刻父母親一定早就給了你們許多的訓勉與囑咐,然而阿伯還要嘮叨的請問你們一句話:立定志向了沒有?
  〞負笈他鄉〞,顧名思義,是說要到另一國度,找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環境,把學問做好;做好了學問,然後,最好是,返回國內,貢獻所學,給最親切的故鄉人,故鄉土,對嗎?因此阿伯覺得你們這一趟出去,在現階段是否要立志〞做好_學問〞了呢?
  外國的學生與本國的學生,自古以來就有一些異處,他們一向好問,好問出於好奇,好奇心相當於求知慾,求知慾愈強,學問就會做得愈好
  這是一股〞學不厭〞的主導力量,是一個永生學習的泉源,據說外國人的學習態度就是如此,他們比我們還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因此說,整體的學習歷程永遠充滿著活潑、生動、有趣、自然,若說學生有壓力,那絕不是老師的,更不是父母給的,就你倆來說,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一種〞自我的期許〞(我要成為一位健康的留學生!甚至是一位傑出的留學生!像李遠哲那樣!)
  你們看過〞我的這一班〞(The Head Class)電視影集嗎?阿伯上面所講的這些話是否就是這部影集的主題寫照呢。
  除了做學問的基本精神以外,做學問還是要講求方法呢!阿伯認為歸納法與演繹法並用,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關於做學問的方法,我想本地A段班的師長也一定會告訴你們這批得天獨厚的A段班學生的;然而升學掛帥的學習環境,說跟做是否產生了距離?真理與現實是否也擺在十字路口了呢?以下讓阿伯透過一些經驗與觀察來為你們分析一些事實吧!
  去年阿志高中聯考,數學一科,馬失前蹄,今年你倆仍然重蹈覆轍,結果是與雄中絕緣,這並不是說你們的水準比不上別人家,當然此時怪學校怪老師不但與事無補,並且不見得是公平的;該靜心反省的應該是:我有沒有真實的善用做學問的二個法寶:歸納與演繹法?
  三年的國中求學歷程,試問你們已經填鴨了多少?國、英、數圪,阿伯想,在你們的腦袋瓜子裡裝下的數量一定是比同年級的外國學生要多出一倍以上!然而你會不會覺得它們太雜亂無章呢?是不是只是一堆〞堆砌物〞而已?倘若是這樣,那就誠如蔡醫師所說的是一堆垃圾罷了。前二天親眼看見蔡醫師要你倆同時完成一篇作文,奇怪,花了二個多鐘頭時間搜索枯腸,絞盡腦汁,換得來的卻是辭不“達”意,文不“切”題,許多背熟的成語詞彙竟一股腦兒忘了連半句也套不上?就像這次聯考的數學證明題,怎麼無法把一些學過的幾何特性(像弦心距,邊角定理,不等性質等等)好好地串連起來,做有效的推演得證?說穿了一句話,雜亂無章的堆砌物是不耐衝擊的,在考場的緊張氣氛下,它們被沖散了,一時撿不回來了。說得明確一點:消化得不夠好!
  一堆堆的堆砌物,像磚頭一樣,它們只是建屋的素材罷了。若沒有把它們排列整齊,必要時或切、或磋,或琢,或磨,否則如何成其為可用?因此我們總要把學習到的知識,自己訂個時間做階段式的反芻與歸納,好比說一週的學習下來,要把這個單元做一個回饋(Feeback),歸納起來記下重點,反芻的時候要善用〞連想〞;一個月下來,你是否把所學到的銜接起來?然後扼要的精簡的定理,公式就自然地存入人腦的記憶體內,永不忘記!這種去蕪存菁的做法也算是歸納的工夫啦!將來碰到實際應用的場合推演出去一切事理都顯得有脈絡可循,自然達到演繹的效果。
  因此,做學問的時候,預留某段時刻,讓胸襟不再填鴨,專做反芻與聯想的工作,同時記下札記,養成習慣,關於這點千萬不可等閒視之才好!
  在國內參加聯考的體驗,對你倆來說,早已是過眼雲煙,它們不再有未來式了,然而檢討讀書的方法與求學的態度,勿寧說那是必要的。昨夜劉芳錦老師跟阿伯講,你倆的數學天份都很高,而數學我想也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因為許多科學都離不開數的道理,事實上,在整個大時代的潮流中,數字的觀念早已根植人心,若不見這是一個資訊時代嗎?我想既然你倆都有數學的好底子,這下到了國外,由於有較好的學習環境,請問學數學是否可以以趣味性的玩數目字遊戲來面對它,就像有人迷上電腦那樣地來迷上數字呢?推而廣之,做學問的態度同樣地以趣味性來看待它!自然產生親切感,再加上鍥而不捨,那麼要“做好_學問”,完成學業,豈不是水到渠自成!
  走筆及此,阿伯腦海中隱隱約約浮現有你倆留學的清晰歷程:高中→大學→研究所→博士→學者專家!可喜可賀!最後在你倆〞負岌他鄉〞的前夕,阿伯就拿孟子的一句名言來嘉勉你們,鼓勵你們,並祝福你們!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