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鱗爪】【回作者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參加第五屆「國際農村青年交換代表」亞太大會記實

壹、 時間: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日_十月廿六日

貳、地點:印尼、泗水市

參、會議主題:鄉村社區的發展
在這個主題之下又分為四個討論子題:
1. 消除貧窮。
2. 永續發展策略。
3. 鄉村青年的學徒訓練計畫。
4. 環保資源維護。

  本人是參與第四子題討論的負責人,因此在行程之前,特地從「水與土」通訊的期刊上收集到十篇的中英文資料_二篇英文_,並且商請本校張等展老師透過國際網路搜尋到十篇有關「土壤保護研究計畫」的英文摘要,並且彙編成冊,以備參與討論之需。

  直到上飛機之前,我代表團團長呂學儀博士才遞給我一份由日本學者山度阿契歐_Sato.Akio_傳真過來的子題資料,題目是:日本的資源維護---水稻耕作的特殊參考。接到這份資料,利用坐飛機的時間及第一天過渡印尼、巴里島的晚上大致閱覽之後,方知與本人所準備的資料並不十分相關。我想討論之時,有機會的話,相機切入即可。

  第一子題由印尼馬答米亞博士(Dr.A.soedradjat Martamidjaja)提出:「印尼鄉村社區消除貧窮」的論文報告;第二子題由我國顏淑玲博士提出的論文是「永續發展的策略」;第三子題由菲律賓雷蒙卡貝格(Dr.Ramon C.Cabag)提出的論文是「鄉村青年的學徒訓練-使青年人能夠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坦白說,四篇論文要在會議期間內,完全消化理解,那是不可能的事。直到返國之後,才知作者(子題的引言人)用心之深,尤其是顏淑玲博士的這篇論文更是讓我欣賞,與我國的農業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從回顧中有展望,展望中有策略,茲摘其精要如下:
一、談到「發展」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有全球性的思考以及區域性的行動。同時我們必須小心處理環境的問題。
二、污染的社會成本是無法從國民生活所得中扣除的。
三、「永續成長」「永續利用」「永續發展」等專門術語是不能混淆不清的。我們只能說「保護環境是實現未來長期發展的不二法門」
四、永續發展(包括農業、森林、漁業)維護了土地、水、植物、動物等的遺傳資源(Genetic resources),能使在環境沒有退化,有適當的科技,能夠生存的經濟條件,並為社會大眾所接受。
  當她(顏博士)提到「台灣經驗」時,特別指出農委會己進行了許多有關台灣農業永續發展的研究,諸如:有機農法的可行性;土壤生產力的改善;適量使用肥料的科技;有益土壤繳生物的運用;有機廢料的再循環利用;非化學性的病蟲害控制等等。
  另外,她也引用一篇「照顧地球|永續生存的策略」中的九大原則,來做為第二子題討論的提示。這九大原則是:
一、尊重且照顧社區的生存。
二、改善人類生命的品質。
三、維持地球的生命力和多樣性。
四、把無法再生的資源之損耗降利最低。(像礦物質、石油、天然氣和煤等)
五、保持在地球承載能量的範圍之內。
六、改變個人的態度和行為。
七、讓社區來照料自己的環境成為可能。
八、國家應提供一個整合「發展」與「維護」的架構。
九、成立全球性的聯盟。
  這篇論文的結論是:永續發展是掌握人類邁向未來的一把鎖。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lds one of the keys to the future.)

肆、議程之安排
第一天(10月21日):下午七_八時開幕式。
第二天(10月22日):分組討論。(論文之發表)
第三天(10月23日):田園參觀活動(分四組,本組參觀農改場)
第四天(10月24日):上午農場參觀,下午到達印尼農家宿夜。
第五天(10月25日):上午由農家趕回飯店會場,下午綜合座談及總結報告。
第六天(10月26日):閉幕賦歸。
  綜合整個行程看來,地主國印尼確實蠻費心思的。參觀農場及改良場時,發覺印尼的農業的自然資源比台灣有相對性的豐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以及水資源均尚少被科技所帶來的污染所吞蝕。這點印象就跟本人在一九八九年菲律賓訪問時的觀感一樣,那麼,這次會議的主題,對於開發中的國家來說,當她引進科技文明時,「環境保護」這個課題實在是不容等閒視之。

伍、議題之外
一、 班機的延誤。主辦國印尼原本為我國代表團的到來還刻意把開幕式延後半個小時,(本團團長呂博士是大會主席),然而我們從巴里島到泗水市的班機卻延誤了一小時,到達會場時已是晚間八點半,還是遲到了!(呂學儀博士及劉清榕博士搭前一次班機,告訴我們說也延誤了一個半小時),聽說在印尼,國內班機不延誤才是怪事!若台灣的天空交通是如此這般地擁擠,一旦稍有延誤,豈不亂成一團了!

二、人類未來剩下的一塊淨土------巴里島
  第一天,從台北到巴里島,參觀海神廟,第二天整天又暢遊巴里島,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
1.水稻用鐮刀收割,打穀用手工。這不是台灣四十年前的農村景象嗎?       
(據說有政府的公權力存在,不可使用任何機器來農耕,姑且信之!)
2.任何建築物不高過於椰子樹。全島只有一家古老的十層樓飯店,因 
為那是一九六五年前日本人建的,以後建築物的高度就被限建了,目的是維護全島自然景觀的「視野」;另有一說,島民尊奉椰子樹是神的緣故。
3.沼澤地,海岸河流口,密生許多紅樹林,紅樹林與百香果是從台灣引進,卻成了巴里島的特產及特殊的景觀。
4.巴里島的任何產業,幾乎是清一色的手工藝,為著保留島民的原始風俗習慣,以利觀光。這種幾乎可以稱之為「落伍性的尊嚴」的社區發展,實在別具創意!然而本人卻發現到一個事實:許多小孩,藉著觀光客的引進,從小就到處兜售紀念品,賺取蠅頭小利,以維生活,失去求學的機會,失去教育,造成文盲的後代,印尼政府責任何在?如此,貧窮加文盲,對「鄉村社區的發展」(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否有不利的影響呢?(本人曾於分組討論時,基於關懷之情,向大會提出請教)
5.神島:巴里島的島民,敬天、畏天、拜善惡之神。有一種舞,特稱之為「獅子與劍舞」(BARONG&KRIS DANCE),劇中(BARONG)代表一種仁慈善良的古代動物,而(RANGDA)卻象徵妖法高深,且到處行兇作惡的古代動物。劇情表現出善良與邪惡,勢不兩立,且永無止境的矛盾爭執。因而巴里島到處可見善惡之門,連五星級的觀光飯店亦不例外,居家門口除了善惡之門外,還有石獅或木獅等雕刻物,門內更有或多或少的「家廟」,供奉著已逝的先人。
  死者與生者同居一堂,蔚為奇觀,島民無所不拜,但拜法簡單,一朵鮮花,燒一片(一張)銀紙,如是而己。恭敬存誠,卻又節約資源不浪費。
6.自然島:巴里島民由崇敬自然之故,綠化相當普通,這也許是當地政府的一項觀光政策:居家屋前屋後,除了祭拜場所之外,沒有留下一塊空地,一定有植栽,景觀視野給人的感覺是綠色之島,自然之島。巴里島的街道並不十分寬敞,絕大部份是二線道,來來往往的車輪卻是乾淨的很,與台灣的車子一開出去,就會灰頭土臉回來,簡直有天淵之別。

三、夜宿農家:比手劃腳致贈台灣帶來的小禮物給主人,整夜與蚊子為伍,靜聆天籟到三更。

四、台灣!台灣!我們這一團是掛著R.O.C的招牌來的,亞太大會的主席由本團的團長呂學儀教授擔任,(呂教授已連任三屆之多),可是與會的各國代表,幾乎都很友善的,異口同聲地稱呼「台灣」,我們也覺得蠻適應的,是什麼情愫使然呢?他們叫得親暱順口呢?還是本團的全體代表都打從心底希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有所區別呢?我們無需(不再)提出異議!

陸、結論與建議
  一九九八年世界大會將在美國的華盛頓DC舉行,屆時將有一番盛況。(一九九一年世界大會在台北舉行)本著國民外交要務實的著力點,「國際農村青年交換代表」的這類型態的會議,本人覺得我們有必要積極的參與,在亞太地區、日本、韓國、菲律賓都相當尊重我們這一團-----台灣團。然而在重要議題的討論上倘若我們全體的團員不在國際語言(英語)多下一番功夫的話,那大夥兒,參與的熱衷是否會因而衰退呢?這是本人擔心的一個問題。

  *本文刊載於「旗山農工青年」85.12校慶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