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常見植物-鳳凰樹、菎麻入臺的典故
每年初夏,看到校園內「鳳凰花開」,就想到「即將別離」,是每個學校學子對學業告一段落,歌詠的字句;也是亞熱帶臺灣大自然植物成長配合人類活動最美的註釋。鳳凰樹大家應該知道他也是臺南市的市花,臺南市並曾有鳳凰城之美名。而早期旗山地區鼓山上、運動場週邊、旗山中學、農校、國小等處校園內更是它的群集區。鳳凰樹冬天葉落了,春天長出新葉,鳳凰樹梢即冒出焰紅花芯,在天際展現美麗嬌艷的紅花舞群,枝椏有如隻隻展翅於天空中的火鳳凰,景觀令人讚嘆。
鳳凰樹屬豆科,不是臺灣本地原生種植物,在臺灣並沒有經濟價值,早期枝幹可添補柴火之不足。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日治時代(約一九0三年後),日本政府臺灣總督府為提升臺灣甘蔗產量,首先由印尼爪哇引進優良甘蔗品種,後來為了降低病蟲、鼠害,復又派人千里滔滔到非洲尋找可以克服病蟲、鼠害蔗種回臺灣改良新蔗種。
前去的技術人員看到當地鳳凰樹花開艷紅的模樣,非常有興趣,於是順便將鳳凰樹種子帶回臺灣繁殖。最初據說種植在臺灣第一家新式糖廠「橋頭糖廠」土地上,成功後推廣至南臺灣各地,這種樹木因長得高又茂密,早期為居民乘涼及最佳景觀樹,但後來因其樹蔭佔地寬廣,拓路、建屋即遭砍除。現在旗山地區可以看到的均是少年木,已難找到老鳳凰樹。
筆者因為日前發現「橋頭糖廠南滾水農場」有三棵巨大鳳凰木,其中最大的一棵,樹圍有四百六十公分,據說,南滾水鳳凰木比臺灣名列「四百大樹鳳凰木」二百七十公分還大。根據附近居民稱:年齡推算應該有九十年,因為農場辦公室早已存在,現在農場辦公室建築物為日治大正年(大正與民國同年)間建築。(圖一、二)
南滾水農場鳳凰木
南滾水農場鳳凰木
筆者腦海印象中,五十年代旗山也是鳳凰樹群集區,當時多人環抱鳳凰樹隨處可見,於是重新回到旗山舊地作地毯式搜尋,結果令我感到非常失望,因為印象中的老鳳凰樹已經完全消失,很幸運的是在溪州國小後山坡及鼓山上、旗尾糖廠內,發現尚殘留幾棵較老鳳凰樹,尤其「旗尾糖廠」內那兩棵,如果「橋頭糖廠」南滾水農場的鳳凰樹有百年樹齡,「旗尾糖廠」停車場西邊那兩棵鳳凰樹也應該有八十年,尤其最大的一棵為鳥榕所寄生,成為雙體樹,更是奇特。
溪州國小鳳凰木
鼓山鳳凰木遠眺
旗尾糖廠鳳凰木「菎麻」是南台灣河邊、田野經常可以看到的野生植物,尤其旗山地區,在台灣光復後,民間我似乎沒看到他有什麼很好的用途。目前這種植物,有些國家仍然大量種植,它可以提煉「菎麻毒素」供做生化武器,也可提煉出一種化學成份,加入木料油漆中,增加它的光亮持久度。
日治時代他可是日本軍事「寶物」,因為他種子經過提煉後的油是早期飛機油品不可缺,甚至於可以代替飛機油品,因為有了它,大正一年(明治四十五年、民國一年、1912年)「佐久間總督」在台灣推動「航空業」。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末期時,美軍反攻,日軍油品來源發生問題,最後東南亞油品斷絕,在油源不足時,臺灣總督府鼓勵民間種植「菎麻」,甚至於將旗山糖業農地全面改植「菎麻」,因為「菎麻」是佐久間總督,親自從日本引進種子在台灣試種成功,稱之為「佐久間菎麻」。「佐久間菎麻」在台灣光復後至今,變得一無用處,農人發現就予以剷除,它就是那麼堅韌,荒野、水道、石縫中均看得到它的蹤影。
它的韌性,我舉個例,臺灣光復,國民政府在筆者服務的地方,「楠梓國中、小」前,利用糖廠土地蓋了一個部落,稱之為「四維一村」,容納近百戶的「軍眷」。年初,糖廠收回土地,「四維一村」住戶全部遷走了,糖廠將房子拆了,土地並予以整平,您知道嗎?第一棵冒出地面的植物,竟是「菎麻」,埋藏在地下五十幾年的種子,一呼吸到空氣,它就衝出地面,它代表的又是什麼意義?
蓖麻
蓖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