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蕉城相思雨】【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手巾寮農場好風光


手巾寮農場風光

  從旗山鎮的轄區地圖看,狹長型的旗山就像是被東西兩條山脈「夾」著的臘腸一樣,但就在稍南靠東的地方,明顯凸出一塊略帶方型的「版圖」,那就是廣福里,也叫做「手巾寮」的地方,它可算是旗山鎮的極東版圖。
  為什麼叫「手巾寮」?據地方廟誌謂此地:「屬荻竿、茅草、蘆葦茂盛,遇洪水淤積土砂之功,容易卡住樹根,乾隆中業高曾祖以樹根竹架寮棲身,落地墾耕放牛,得一枝之棲,始稱地名為樹根寮」;又稱:「光緒22年(明治29年,西元1896年),實行保甲條例時,部落四角落如手巾,並由樹根寮改稱手巾寮」。在發音上,無論是客語或閩語,「手巾寮」與「樹根寮」完全相同,在書面上都以手巾寮稱之。
  民國十四年日治時期,日本特派農務大臣白石喜代智來台,在手巾寮庄設南隆農場,組織三五公司,拓荒墾殖,興水利,把遼闊的荒野開闢成一畝畝的農田,大量栽植甘蔗、水稻、蕃薯、香蕉、菸草等,成了台灣重要的農業區。台灣光復後,此間放眼所及,幾乎都是台糖的土地,地方發展有限,但也因此保留了比較原始的生態環境。


手巾寮的蕉園風光

  住在旗山還是「少女」時代,我從未去過手巾寮,負笈台北讀大學後,卻「姻緣天註定」的做了手巾寮的蔡家媳婦。每次回旗山,我也就常在圓潭與手巾寮間兩地跑。每次驅車從旗山市區進到空曠的手巾寮農場,就有種豁然開闊的感覺。如今,雖然台糖種蔗面積大幅縮減,但整個手巾寮地區,仍可見廣闊的蕉園及其他農作,綠蔭遍野,行走其間,讓人有心曠神怡的舒適感。


筆者(前排右)及先生(後排右)與兄嫂們回手巾寮祭祖時,合攝於老屋後院

  手巾寮地區的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民風樸實,區內沒有特別傲人的觀光景點,但若有時間走遊一下,也可以發現幾處值得探訪的地方。在往屏東里港的旗屏二路邊可以看到一座保存得還不錯的林家老厝,是傳統的三合院(現住者為高氏人家),約有六、七十年歷史。在老厝後方,即西安街二號,有一座裡外都保存得非常好的菸樓,主人劉文進先生很懂得珍惜這種已然從農村消失的古老建物,他也不吝於讓外人去參觀。南隆街原「南隆農場」基地,目前成為「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山分場」辦公室,院前有一棵早年所種的龍眼樹,後來卻被寄生的榕樹「喧賓奪主」,長得比龍眼樹還茂盛,把龍眼樹擠在一邊,形成龍眼樹與榕樹共生的奇樹,到手巾寮一定不要錯過去觀賞一下。


林家老厝


即將消失的農村風景「菸樓」


龍眼樹與榕樹共生的奇樹

  就在奇樹近旁有座廣清宮,據地方文史工作者曾中宜稱,此處原為劉家私佛,未建廟前天上聖母生日即在劉家大庭祝壽,後來信眾日多,乃由劉家獻出歸入里內公佛,民國六十九年由里民集資興建此廟,成了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廣清宮

  手巾寮接壤旗山溪的地方被稱為半廓(郭改部)仔,那裡有段堤岸,算是手巾寮最為風光明媚的地方,護岸雖是水泥固化建構的,卻是旗山護岸中最親水的一段,每逢假日,有不少人來這裡垂釣。旗山溪自從上游禁止養豬後,河水已潔淨許多,魚蝦又多了起來,這兒除了可釣到鯽魚、吳郭魚、鯉魚外,也可以釣到高屏溪僅有的筍殼魚。堤下水波澰灩,人造防坡塊間,長滿了布袋蓮、水芙蓉、水丁香等水生植物,千百朵紫色的布袋蓮花及黃色水丁香點綴其間,蜻蜓粉蝶紛紛來叩訪,讓人想起杜甫「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詩句,還有英國華茲華斯的水仙詩:「迤邐無盡,依傍水澤,一瞥萬朵入目,搖動其首歡舞。」這裡不是人間仙境,但卻稱得上是詩意蕩漾的地方。


手巾寮護岸風景


堤岸下的布袋蓮花



回蕉城相思雨】【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