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奇人文六月農家妹子

日期:200706
曬 穀

 

  剛在大太陽下翻過穀,坐下來吃中飯,沒吃上幾口,外面天色忽然暗了下來。
  「煞!煞!(客語快點之意),要落水了,趕緊把穀子收起來。」阿叔放下飯碗說,阿嬸、大哥、大嫂、我,也同時把飯碗放下,急奔到禾埕,拿耙的拿耙,拿掃把的拿掃把,大家都好緊張。
  大哥執著大耙的柄,阿叔與大嫂拉著大耙兩邊的繩索,大哥推耙,開始把曬在禾埕上一壠壠的稻穀往禾埕較高處收攏。我拿著翻穀用的小耙,也幫著把穀粒耙到高處,阿嬸則用掃帚把沒耙乾淨的穀粒掃到穀堆裡。大家分工合作,大粒汗小粒汗,好不容易把穀粒都收攏成堆了,又趕緊抓來放在禾埕邊的稻草束,一層層把榖堆蓋好。收拾好後的穀堆看起來像小金字塔一樣。
  呼!才收好穀,鬆口氣,豆大的雨點就落了下來。好加在,差一點穀子就淋雨泡湯了。結果,這陣雨落下沒多久,天氣又放晴了,太陽公公不久又露出笑臉來。等禾埕曬乾後,我們又一次掀開稻草束,把穀粒耙下來,均勻的攤在禾埕上曝曬。
  老天如果喜歡開玩笑,這種反覆收穀曬穀的「戲碼」,一天裡上演好幾回也是有的。
  這就是早年種稻人家曬穀常遇到的情形。以前沒有稻穀烘乾機,只能借用太陽公公的熱能把攤在禾埕上的穀粒曬乾。
  所有農事中,曬穀是我最不喜歡的工作,但是,身為農家子弟,我們沒有選擇「喜歡」或「不喜歡」的權利,有工作就得去做。
  稻子成熟後要儘快收割,一把把的稻桿用俗稱「摔桶」的打穀機把穀粒「摔」下來,打下來的穀粒還有很多碎葉子摻雜在其中,要用篩子把穀粒篩下來,經過一道道繁複的手續,總算把穀粒以外的渣渣過濾掉,接下來就要曬穀了。因為稻子雖然已成熟,但穀粒中仍含有不少水份,不把它們曬乾就收藏起來,一定會發霉的。
  一粒粒穀子都含著細小的毫芒,從收割到篩選穀粒及曬穀的過程中,這些細微的穀芒會在這些動作中飄散開來,黏在身上,使皮膚這裡也癢,那裡也癢,常癢得抓破皮,這也就是我最討厭的。
  曬穀最怕遇到像前面說的所謂的西北雨了,本來剛剛太陽還白花花的,轉眼間卻烏雲密佈,下起一陣大雨,如果不夠警覺,來不及把穀粒攏起,穀粒就會淋雨發霉,這批穀子就要報廢了,對農民來說,這是很慘的事。
  曬乾後的穀子,在用麻袋打包收藏前,要利用一種農具「風鼓」(客語稱風車)來攪穀子,把穀粒做一番篩選,讓乾癟沒有內容的壞穀分離出來。在所有農具中,我覺得風鼓的造型最可愛。不過我卻沒有心情欣賞它,簡直看到它就想避開它,因為攪穀對我來說實在是苦差事,我尤其怕與阿叔搭檔做這工作。阿叔在前頭左手控制「機關」(閥),右手搖著扇葉,像風扇一樣把質輕的壞穀及結實的好穀分由不同的管道過濾開來,我則在後頭一畚箕一畚箕將稻穀倒進風鼓的漏斗裡(風鼓比我高,通常還得墊個小凳子才夠得到)。我動作一慢下來便會被阿叔念個不停,真是苦不堪言。
  穀子經風鼓篩選後,整個稻穀收成的工作才算大功告成。科技發達後,這些工作都有烘穀機等機器代勞,農民種水稻,已經可以省下許多手續,不需像從前那麼辛苦了。

風鼓(柯坤佑設計)

 

六月女士老家地圖,可拖拉移動,可縮小,不能再放大,按Map或Hybrid可顯示街道名

 

認識台灣的起點~旗山奇
EditRegio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