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家首頁】【遨遊小站】【回旗山奇首頁

橫渡麻六甲海峽
-- 印尼峇淡島半日遊

   新加坡是我們東南亞之旅其中的一站,行程上是三天兩夜,實際上則只有一個全天的活動時間。恁是只有這麼點時間,由於新加坡實在是非常「迷你」,面積六百餘平方公里(通常我們都說台灣小得只是隨便什麼國家的幾十幾百幾千分之一,只有面對新加坡時才還有點「成就感」,我們是它的六十倍大哩),站在花葩山上四下游目一圈,便足可把整個新加坡看在眼裡。因此導遊很善意的提出一個建議,如果大家願意半天遊新加坡,放棄一些包括採購的非必要行程,餘下來不妨利用免簽證之便,搭渡輪橫越麻六甲海峽到距新加坡只有二十多公里的印尼峇淡島(BATAM)一遊。


俯瞰新加坡港,稍遠處外海即為麻六甲海峽,為重要的國際航道


  在領教過前此一些導遊的無禮及貪婪後,大家對這位溫文有禮的新加坡導遊黃先生極具好感,也覺得他的建議非常周到。我們一團十幾人意見很容易就趨於一致(按成規團中如有一人持異議便無法成行),大家想只多花不到二千元新台幣便能多遊一個「國家」,很上算嘛,便全體無異議通過,於是行程中便冒出這麼趟「印尼」之旅。
  麻六甲海峽是太平洋至印度洋極重要的國際海運通衢,新加坡扼守要衝,故能成功地發展成國際知名的轉運中心。穿越在麻六甲海峽的船舶每六分鐘就有一艘,據稱從空中俯瞰就像一列整齊的艦隊,綿延不絕,異常壯觀。我們雖無緣自空中鳥瞰此一繁忙水道的盛景,但能置身其間,也覺不虛此行。


新加坡港一景


  從馬來西亞泰國一路玩到新加坡,總覺得在地理環境上老天偏厚這幾個國家,它們都是無地震也無颱風肆虐的地區。泰國民房的外牆都只蓋半塊磚的厚度,因為沒有地震的威脅,泰馬濱海一帶的海域一年四季都風平浪靜,不知颱風為何物,真是令人又妒又羨。
  渡輪從新加坡的紅燈碼頭出發,我聽導遊的建議,坐到渡輪前端的露天甲板去,雖然吃風,卻可以把海峽景觀盡攬眼底。看著前端不遠處一艘接一艘鳴笛而過的輪船,井然有序的直線穿越海峽,竟有股年少時初睹火車滑過鐵軌時的悸動。許是我平日太少接近海了,因此海也是最令我著迷及忘憂的所在。只可惜二十公里未免太短了,大約半個小時,我還沉浸在海的溫柔中未及回過神來,渡輪已然靠了彼岸,是另一個國度了。


渡輪正航行在麻六甲海峽上,遠處一字排開穿越海峽的船隊依稀可見


  多次到國外旅行,數這次通關最特別,以前都是在機場通關,這次是在港口名副其實的「海」關,我們依序排著隊,等著導遊去密室「關說」一番。我們雖是合法入境,但據說多這麼道「手續」比較能通行無阻些,的確,我們這批觀光客顯然較當地人享有「特權」,沒幾分鐘就通通過關了。
  峇淡島是印尼一萬三千多座島嶼中的一個迷你小島,人口約十萬人,其中百分之六十是華僑。為我們服務的導遊小姐很年輕,會說生硬的台語,在異國能聽到家鄉話即備感親切,沒有人見怪,不正確的發音反帶給大夥不少促狹的興味。
  近來在國際經濟新聞中,不時出現一個「成長三角」的名詞,此係指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柔佛州三地區,相互利用對方的土地資源進行互補性的投資,以加速三國的經濟發展。峇淡島便是印尼提供的一方籌碼,印尼有地、人力及天然氣,就是缺錢缺技術,咫尺之隔的新加坡正可彌補印尼這方面的不足。雙方從1987年即進行合作的會談,因土地租期遲遲未能達成協議致議而未決。至1989年當時新加坡的第一副總統吳作棟首先提出「成長三角」發展概念,三方面才努力落實這個理念,並預期能將峇淡島建設成第二個新加坡。
  其實,近來懂得利用印尼豐富天然資源的台商亦不少。我們在島上走半圈,便看到不少正在大興土木的旅館、度假別墅及廠房,據說都是台灣的財團看準它的發展潛力來投資的。台商挾著雄厚的資本,除了設廠投資外,還有那財大氣粗的多金客,更想買個小島做做「島王」呢。
  峇淡島很小,也是不必費很多功夫就可以玩上一圈的。島上樹木很多,藤尤其出名。早年台灣都從印尼進口藤原料,加工製成美觀耐用的藤家具再出口,為國家賺取可觀的外匯。數年前,印尼政府也學聰明了,禁止原藤出口,並大力發展自己的家具業,致台灣不得不把藤家具外銷王國的寶座拱手讓給印尼。在動物方面,最多的是猴子,也有不少野豬,我們倒是一隻也沒有見著。導遊還吊大家胃口,要大家注意樹林子,說不定可瞧到土著女人在山泉溪澗邊裸浴的鏡頭,不過有此眼福的人可得當心長針眼。結果這份「眼福」也落空了,有人便埋怨是導遊小姐愛說笑,行程很匆忙,自無時間去求證什麼了。
  以日本名古屋市命名的NAGOYA,是島上較為繁華熱鬧的市區,與早年的台灣地方小鎮差不多。經過一處華僑會館時,見有已嫁作印尼婦的藝人白嘉莉看板,據說數日前才由公婆夫婿陪著來此地作秀,轟動得很呢。
  作過市區觀光,導遊又帶我們去逛逛微笑山,這是一處比較特別的山頭。此山不高,但可以遙望海峽對岸高樓林立的新加坡市,尤其入夜後,更成了年輕男女談情說愛的勝地。除了來此海誓山盟一番,也發願有一天能渡海去新加坡淘淘金。別看只有廿公里之遙,此地居民想去新加坡卻有難越雷池之嘆,微笑山便是讓他們一解嚮往之情的聖山了。
  去座落在海中的水上餐廳吃晚餐算是半日遊的壓軸好戲。時雖近黃昏,落日餘暉仍把天光水色照映得十分清亮。我們乘渡船過去,走在淺海上,放眼望去便有數座綠林疊翠的小島,近處的一座即是個私人擁有的小島,可見到岸邊閒閒的停放著漁舟及遊艇,寧謐的氣氛確予人一種世外桃源的印象。回首望向峇淡島,只見岸邊一字排開的住著不少水上人家,住屋都是木條挑空建在水面上的簡陋木板屋,由於無地震,且終年風平浪靜,看似不甚牢固的小木屋也能成為水上人家的安樂窩,伴著他們看潮起潮落,度過無數的悲歡歲月。有些小木屋則遺世獨立的建在水中央,周圍打了一圈基樁構成木架平台,平台上再搭蓋木屋。木屋有大有小,木樁間拉道漁網,漲潮時讓魚兒們自投羅網,退潮時收網,總或多或少有些收獲,很聰明的捕魚法,真所謂不「撈」而獲了。


水上人家一瞥


  我們去吃晚餐的木屋面積不小,餐廳可容數十人用餐,室內還有卡拉OK的設備,挺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木屋結構雖然簡陋,但富原始樸拙之美,在黃昏屆臨,夕陽斜照下,閒倚欄杆看被夕照染紅的粼粼波光,享受海風輕柔的撫觸,真會令人陶然忘我,由不得把人間憂苦暫拋一邊了。


峇淡島上的一處度假村


與同團旅遊的畫壇大師許深洲先生合影留念


  晚餐是頓真正的生猛海鮮大餐,螃蟹、海螺、石斑魚、透抽......大都是從木屋邊海裡漁網中現撈的(有些是別處抓來養在漁網中的),既新鮮,量又足,吃得大夥直呼過癮,值回票價。由於還要趕回新加坡觀賞一些預訂節目,我們也無法多待,吃過飯後便急急走人,雖有點依依之情,但既為觀光客,就得習慣這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行程安排了。
  再越過麻六甲海峽,大地已完全為黑暗吞噬了。渡輪劃過無波的海面前行,倏幾,新加坡瑰麗的夜色已經在望,而留有我們半日履痕的峇淡島,竟是漸行漸遠了。

(原載 80年6月18日 台灣副刊)



回作家首頁】【遨遊小站】【回旗山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