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六月作品欣賞
-- 柯坤佑的紙模型,找尋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我愛台灣」,這原是生長在台灣的人民很自然的感情用語,不過近年來這句話卻變得很「政治」,許多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心裡怎麼想,「我愛台灣」卻是掛在嘴邊喊個不停,而真正為人民設想謀福利的又有幾個,大家心知肚明得很。
和春技術學院商品設計科講師柯坤佑自稱在台灣出生、長大,至今卻仍然不太敢說:「我愛台灣!」因為他認為我們所受的教育,卻對台灣一無所知,因此也造成了與這塊土地疏離的遺憾與危害,他希望台灣的下一代不要再有這種遺憾與傷害,因此他不斷用各種方法、技術與管道來推動鄉土教育,以激發出大家原有的社區關懷精神。
以鄉土建築為標的製作富環保意識的紙模型,做為鄉土教學的教材,找尋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是他以行動愛台灣的宣告。
台灣現在還有不少日治時期的老火車站仍然繼續使用,並且維護得相當完整,當其他古蹟都只剩觀賞的紀念價值時,營運中的老火車站更具有古蹟再生利用的功能價值。車站是地方上重要的地標,也是大家的情感記憶中心,車站的交通轉運功能,可以讓人瞭解各地的地理關係,優美的建築與其時空背景,亦包含了豐富的人文與歷史,將車站做為鄉土教材的內容可以說是最適合不過了。
於是,他設計了一套「台灣老火車站紙模型系列」做為鄉土教材來落實他的理念,老火車站包括集集火車站、新竹車站、台中車站、台南車站、台糖五分仔小火車及旗山車站等。
新近,他又完成第一套台灣著名教堂紙模型系列,包括高雄市天主教玫瑰聖母聖殿、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堂、屏東天主教萬金聖母聖殿及旗山天主教聖若瑟堂。教堂紙模型創作理念之一是為感念來台宣教的外國傳教士,犧牲奉獻一生給台灣,簡直比台灣人更愛台灣,精神令人敬佩。
在設計過程中,柯坤佑以旅遊之名帶著家人到各地車站及教堂去玩,去實地體會這些老建築的神韻內涵及建築特色,然後把他的理想具體化,設計了一套套讓台灣民眾都能享受並富有教育意義的紙模型。
決定以紙質當做材料,是因為它具有便宜、容易普及、環保、製作簡單、色彩豐富等特點。此外,為了便於民眾收藏,每件紙模型作品均只有巴掌大,非常精巧可愛,而且不會花太多的製作時間。每件紙模型柯坤佑都詳細介紹它們建築的年代及建築特色,極富教育價值。他是從1999年7月開始投入「台灣火車站紙模型系列」的設計工作,沒想到是年九月就發生震憾全球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震垮了集集火車站,也憾動了台中車站,這使得柯坤佑更堅定了製作紙模型以另類方式保存古蹟的信念,覺得不趕緊把這些造型優美的建築風貌留住,也許有朝一日只能在民眾心裡空留回憶了。
柯坤佑有感於在國際貿易舞台上,台灣一直在為別人設計、代工,很少有我們自己的特色與品牌,他希望大家多多重視本土生活文化的設計,進而提昇品質至能與國外競爭,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必一味地消費歐美日等強國的文化,重新認識台灣,並勇敢地有尊嚴地喊出:「我愛台灣!」
柯坤佑表示,鄉土建築紙模型是結合工藝與藝術的設計,將文化古蹟再生利用為可商品化之鄉土教材,目的在使文化能與時併進,具有時代的競爭力。以產品行銷的手段使文化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應是文化再造與繁榮最可行的辦法。
現年卅六歲的柯坤佑,彰化人,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到和春技術學院教書後,發現了「旗山之美」,即在此「落地生根」。八十七年與一批地方文史工作者設立「旗山奇」網站,參加教育部全國電腦網頁內容設計比賽,在鄉土文化類獲得特優獎,同時利用課餘時間把旗山街景製作「旗山棋」(大富翁)寓教於遊戲中,並以電腦結合攝影技術重新拍攝旗山老街景觀,深化參與鄉土文化保存的熱誠,甚獲地方好評。其製作的系列紙模型樣貌及製作方法,都無私的一一呈現在網站上供網友參考,有興趣者可上網溜覽。(原載 91年5月號 台灣月刊)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