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江明樹作品欣賞

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旗山俗諺》旗山媽祖廟,疼惜出外人

前言:
  蕉城雜誌自創刊後迄今,刊登過各種各樣的題材,但遺漏了一項,若非文壇前輩林曙光先生提醒,筆者的確疏忽了。
  旗山流傳的俚語俗諺,小時候就聽說過,只是沒有特別去留意。約一九七七年,筆者在台北一家進口外文公司服務,地點就在重慶南路,閒暇逛書店是我養成的習慣,買了一本詩人吳瀛濤編著「台灣諺語」,日後,聽女詩人(笠詩社長)陳秀喜女士告訴我這本書,絕大部份的俗諺皆自日本人著作中擷取,這是我強烈地想學日語,想透過日文瞭解台灣史,不懂日文想摸底,想都別想,多一種語文如一隻眼睛,可以開拓你的視野,這點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驗證。
  旗山,在清朝乾隆開始,逐漸顯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日治時又經日本人實施都市計劃,加上香蕉收成好,旗山好攢墳食吸納各地人流入,如週遭的台南、屏東、田寮、南化、內門、美濃,甚至福建、澎湖,故流傳一句:旗山媽祖廟,疼惜出外人
  旗山自一九0二年石橋亨氏實施都市計畫後,旗山在各方面的進步,擁有現代化的街道、市場,尤其在一九0八年創設旗尾糖廠,不少北門郡的人到旗山加入建廠工作,待廠完成,有些成為糖廠員工有些另覓工作落地生根,畫家唐江田老師的父親即是。
  另外,台南市人謝敬忠,自幼隨父到旗山做餅營生,後來他考上台南師範,畢業當教師,幾位兄弟合作創「功學社」,以旗山為據點拓展生意,造就山葉的大企業風貌。
  福建素有三刀之稱,就是菜刀、剪刀、剃頭刀,「小林事件」的領導者阮寶治(中華會館的旗山會長,蕭乾源詩人的岳父,在旗山就是做西裝的師父)新安樂酒家戴依娘也是福建人。泳利鐵店老板陳榮燦打鐵師父則是廣東人。
  澎湖人陳保端是招牌高手,新裕榮石店高誠實是刻墓碑高手,澎湖人書法字好素有傳統。
  美濃人有賜安藥房瑞仁診所,南化人有三益貨運行,關廟有鼓山文具行,城隍廟是新竹人賴貴春(賴仁欽之父)︶種種行業,包羅萬象,齊聚旗山,可以說旗山人口是各地區的熔爐。
  在旗山香火最盛的是道教聖地天后宮媽祖廟,有燒香有保庇,傳統的台灣人對道教信仰十分虔誠,除了本地旗山人外,出外人到旗山喜歡到媽祖廟拜拜,也成為一種習俗,而旗山人是移民社會,具有包容力,不像早期隔鎮美濃人保守排外,只要你在旗山定居,不殺人放火,旗山人絕不排斥你,若你安份打拼,不久你即可成家立業,甚至發財。故有「旗山媽祖廟疼惜(一說保疪)出外人」。
  近二十年來,旗山人口嚴重外流,譬如以吳萬順家族來說留在旗山很少,偌大的吳家巴洛克建築,只住了前鎮長吳新居,吳基瑞,吳基宏等老人,而中青輩悉數在外,幾年前旗山人口倒破五萬,變成四萬多人,美濃人口去年也倒破五萬與旗山一樣逐年減少,減少不好嗎?減少疏解人口,但有些人認為表示沒落衰敗,你看到市街面貌,店面越來越講究,三商行與7eIeven都進駐旗山了,旗山要加強是生活品質是文化提昇,人口增加減少,應該不是那麼重要,待高雄縣市大合併,旗山美濃會感受人口暴增的壓力,咱們走著瞧!


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