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今生。把握現在 介紹 「日民堂」
◎中野信子 □蔡文雄譯
不知道各位先生女士曉得日民堂的故事嗎?在我知道這件事之後當時的感動至今難忘,每每想起這件事百感交集而恨不得能多讓一個日本人知道這件事,話說四年前的年底好不容易自台灣撤退三十六年後能有機會與我的先生訪問台灣,其目的的之一便是要探尋在旗山亡故的家父、妹妹、伯父、伯母等人的墓地,我先生以前的學生代我們到了記憶中的地點,因經過三十幾年的歲月早已是物換星移,遍尋附近也得不到要領,附近週遭並未留有任何先前的痕跡,反而到處蓋有民房住屋,正當感到失望,夕陽也將下山的黃昏時刻,引導我們的學生在一家打聽到一則令人不敢相信的事,於是大夥兒向著那方向直奔而去,該地方後方有茂盛的樹林所圍繞,一間中國式的簡樸的佛堂建立在上,其入口的上面有掛有日民堂字跡的橫匾額,我們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進入其中,在堂裡有以繡緞擺設的祭壇上面擺有花果與餅乾等祭物,堂內尚有柱香,似剛有人祭拜過,這間佛堂是戰後在日本人墓園山蓋房子的人,在整理墓地時,把那些出土的骨骸與先前寄放在附近寺廟的骨骸將之集中合葬與此,由大家出錢合建此佛堂以為供養,一年有二次的祭拜儀式,已慰日本人在此長眠的靈魂(據我先生的學生以流利的日語為我們翻譯才知道)我們夫妻兩人知道這麼一回事後,簡直是茫然而百感交集,不知所措留著眼淚趕忙跪拜祭壇前,口裡喃喃念著謝謝!真是謝謝!誰會想像會有這麼一回事呢?在來此之前只不過希望能找到以前墓園的所在地,站著為他們冥福禱告罷了!
「日民堂」正式祭拜日本民族的佛堂,到底這些人的心懷又是怎樣呢?他門這樣重人情與義理,並有虔誠的信仰心,這遠遠超過民族寬大的心胸,在今物質文明的社會裡正在消失的人情物,他們卻保有表現人的純真樸實的本性。
這個非觀光勝地的一個鄉下一角落,也不可能會有日本人來訪的,這麼不為人知的地方,卻懷有純真虔誠心胸的人們,在為那亡魂禱告,想到他們的善行也將一代一代永傳下去,我們此時真是百感交集滿懷感謝而不能言語,在佛堂前燒金銀紙後上香,並交給管理員一些供養錢後,並以兄弟的名義寄贈了一對大理石花瓶,去年十月終於實現了長久的願望,與大哥,我本人與妹三人一齊再訪日民堂平時也都打掃得乾淨供有祭物,住在附近的人看到我門來也聚集擁上前來歡迎我們,使得我們更加為之感動不已,也許這一次將成為我們的最後一次探訪也說不定,但想到長眠於此的亡靈雖是異國之地,可是相信托這些善行人士的福,他們也將成佛上天而感到安慰,知道旗山「日民堂」而前來的日本人,可能只有我們這幾位少數人吧!但願與台灣有很深厚緣分的各位,也能作為一個日本人能表達對旗山人的感謝之意,又這篇文章也承蒙刊載於朝日新聞上。
昭和21年4月(民國35年4月)從台灣撤退回國以來,我日夜夢寐以求的一件事,便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拜訪我出生的一個小鎮旗山這個故鄉。
這個夢想終於三十六年後與我先生去了一趟台灣而實現了這個願望,到台灣的目的之一是要尋訪家父與妹妹伯父伯母等的墓地,家母在歸返日本時雖曾把家父與妹妹的部分骨骸帶回日本,其餘則與其他日本人的遺骨寄在寺廟或留在墓園。可是等到了自以為是以前的墓地的地方時,已是到處是住家,正感到無助而想斷了這念頭時,當地的一個朋友好不容易地從他人處打聽到有關日民堂的事來。
據說是該地方確是曾埋葬了遺留在日本墓地的遺跡云云,於是我們直奔該處一探究竟,所謂日民堂是一間簡僕的建築物上面掛有日民堂字樣的匾額,裡面還擺設有很氣派的台灣是的的祭壇與鮮花祭品等物品。堂內還飄著繚繞的香味,這個地方正是日據時期的火葬場遺跡,火葬堂的煙囪本來只剩下半截而已,後經附近的民眾以磚頭堆砌跛補足上半截使其復原昔日的原貌,復把以前日本人的墓石與破片或一些出土的骨骸與以前寄放在寺廟的遺骸全埋葬該處,並蓋了這間日民堂,附近的人偶而也會前來祭拜,祭品與柱香供養不缺,據說每年七月與十月,附近的民眾會帶來許多祭品來舉辦一場盛大的祭典,在這個並非觀光勝地而是這麼偏僻的荒郊地方不為日人所知,竟然有人以他們虔誠的心來守護著以前日人的遺骨,感激之情實難以言語來表達,因為行程的緊迫未能親訪那些曾協建造此日民堂的人士,我的心被旗山人這種超越了民族寬大的心境感動,而久久不能自己,
────────刊載朝日新聞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