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茂源作品欣賞
日本領台期間 興建旗山神社滄桑史 日本領台,于明治二十六年(1895),日本帝國,明治天皇,五月十日欽派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台灣首任總督。五月二十九日近衛師團,于台灣東北海岸「監察海岸登陸」,六月二日李經方與樺山資紀完成交割,六月十七日台灣總督府舉行「始政」典禮。
日本帝國皇家,派遣一中隊撫墾部隊人馬,乘騎戰馬浩浩蕩蕩,雄壯威武駐紮蕃薯寮新領地,執政新版圖,治理轄內行政,設郵務、醫務等地方行政業務工作。
聞道,根據「福德祠」與「天后宮」碑記文獻,奉「嚴禁羅漢腳惡習」碑文,依照現階段地方行政業,列入首要當務之急,「靖安工作」。敉平為非作歹囂張至極,橫行鄉里,霸道之「羅漢腳」流棍,成群結黨危害地方的安寧劣跡行為。
由明治二十八年迄三十七年,十年開始掃蕩搗平,十年期間內更調數位主管者,明治三十年五月一日石母田正輔就任,明治三十一年廢除撫墾署,改為蕃薯辦務署,署長岡田宜壽就任,三十四年廢縣署,設置蕃薯寮廳,第一任廳長石橋膺任,實施地方改正「都市計劃」,建造石拱門亭仔腳厝商店舖,「今平和街和中山路及華中街東側部份」,奠定了市街基礎準繩。
十年期中,為守護地方居民能過著平安快樂的生活,官兵盡忠職守「前仆後繼」奉獻殉職捐軀犧牲了、軍、憲、警多達三十三位寶貴性命,換回蕃薯寮街民夜不閉戶、高枕無憂、安定與繁榮。
明治三十七年春,由首任廳長石橋先生,在任期內再次懇切竇澤,蕃薯寮街西側想思林山坡丘陵地,開闢一座公園,提供讓居住番、閩、粵、日等四族群人民共同享受休憩的公共場地。
在尚未開闢公園之前,該山丘陵是一座閩、粵、番三族之埋葬先人的亂葬崗。
同時開發公園期間,有部份官員提議,另開發一部份增建日本皇道神社,供人民膜拜,來宣揚皇道立國精神、安邦定國附帶決議。
奈因同年國際時局風雲丕變,日本帝國為另開拓一片新疆土,于明治三十七年間(1904),西鄰北方蘇聯國,虎視耽耽的凝聚欲欺凌,蠶食鯨吞南方的朝鮮李朝王國,而日本也竟然緊張兮兮、坐立不安,為恐國土在國防上受威脅,日夜難眠,蠢養欲動想佔有朝鮮國統治權,因而在中國疆域東北地區,揭開戢雲,曰稱「日露戰爭」。
日本明治天皇,仍欽命陸軍愛將「乃木大將」執掌兵符、率領部隊到中國東北省,沙場指揮作戰,兩軍交鋒中,「乃木將軍」發現敵軍所使用武器,較日方先進又精良,因此兵力傷亡慘重,敵方已擁有最現代化,新型水冷式機關砲,迅速連珠發射,威力十分驚人,而日軍部隊武器,還仍舊停留在德川幕府時代,單發火槍使用而已,沙場作戰略遜一大截,由於兩軍互戰交鋒懸殊,己明顯立在劣勢戰局,不在言中。
在戰況窘迫中,音訊迅速傳至國內,君臣之耳中,天皇即刻緊急,召開內閣臨時會議,聽取各方面寶貴意見,部份官員已不斷強烈批判「乃木將軍」執掌兵符,作戰計謀與能力產生動搖,排擠與質疑聲浪不絕,訊息宛如海上波浪一波一波驚濤,瀰漫全國人民心靡。
會議中有提議,上奏天皇,欲撤換乃木大將之議,然而明治天皇不為所動,加強心中的信心與信任,隱忍一時的窮局場面,慎重思考,據閱,兵法書籍中,臨陣緊要關頭時刻,臨危抽換將為兵法中一大禁忌,又打擊沙場作戰中官兵士氣,將帶來二大危機。因而明治天皇的堅持「明鑑」,仍然一貫強定作為,堅忍全力支持愛將,「乃木將軍」的忠貞和能力計謀,而排除眾議,而內閣文武大臣都在此詭譎局勢中觀望。
在中國東北二0三高地,據點戰役中乃木大將兩位親佳兒已為國捐軀陣亡,戰役中「乃木大將」絕不氣餒的性格,心計一振,擬定創新戰略。決定誘導感召士兵,犧牲生命效忠天皇的策略,武士道氣勢,重振軍心,發揮日本特有武道精神,也是日本立國精神,它的中心思想,在教導人民忠君愛國、重義輕利、好勇尚武、輕生樂死、重道德、重氣節、重實踐,留下不朽的世上軍事新策為範本,新名詞為「砲彈三勇士」 運用三人共一體,攜抱著一顆長型砲彈自殺性,大舉揮軍勇敢直衝攻入敵軍眾官兵目觀此景,目瞪口呆震駭得手足酸軟無措施,俯伏動彈不起、震天駭地、整座山頭二O三高地崩潰無完膚,由於劣境中的戰役、挽回.取得最後勝利果實,確是名聞遐邇,讓人喪膽的英勇無比的戰法。
此後「乃木將軍」立下,戰功彪炳,豐功偉績,為後輩日本民族,尊重與敬佩的大將軍,塑造銅像豎立在皇宮廣場,讓後世百姓瞻仰與緬懷留芳青史。
昔日的內閣大臣排擠情緒,今已一掃而空,當時的明治天皇,有深度的遠見與信任的胸懷。
乃木大將凱旋榮耀歸國時,日本皇民喜雀跳躍夾道歡迎,締造日本有史以來,唯一萬頭鑽動的人潮,聚集在皇宮廣場,歡聲雷動瞻望「乃木將軍」乘騎良駒入皇宮面奏聖上的英姿,上殿面奏闡明大捷章,戰役一切經過。
蘇聯戰敗投降,俄軍官方簽訂,承認日本為朝鮮國的宗主國,並將劃出中國領土,東北哈爾濱,南方長春,旅順、大連的勢力範圍,割給日本統轄權。
明治末期年代,日本內地臣民一致揭起,振發國力,因承受「日露戰爭」戰役,國力與經濟元氣耗損不貲,大勢所趨。蕃薯寮街欲興建皇道神社,暫緩推動決議,因此沈澱下來。日本帝國即開始宣導,舉國一致,臣道翼贊,堅忍持久,長期建設為範本,來訪全國人民奮發圖強,增強國力。事後開始著手加強研發現代新武器,已有「前車之鑑」為借鏡,即養精蓄銳,秣馬厲兵。
世局巨輪旋轉譎詭,難得預測,在大正三年(1914), 又對德國宣戰,正式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漩渦中。
在另一方面台灣島上,明治年問外來政權統治,倚勢凌人,蹂躪政策,殘踏台灣民族意識,滅絕本土文化等,歷經十餘年來,人民只要過著安定的日子,沒有奢求的欲望,而受盡皇軍欺凌委屈,滿懷憤怒,又不能有何啟齒,到了明治末期與大正初期年間,各地人民創鉅痛深,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激發台灣人民,揭竿而起抗日行動。
于明治四十年十月爆發北埔之事件,以性命相拼抗日,四十五年六月十一日土庫之事件,有如像蔓草一樣伸延各庄頭,大正二年東勢埔之事件,大正三年五月七日六甲之事件,至大正四年八月三日玉井「礁吧哖之事件」一直燃燒到內羅門漢(今內門)及羅漢外門里蕃薯寮銜,傷亡人數不計其數。
蕃薯寮廳,官吏為配合作業,全力以赴捉拿抗日義士而忙碌,蕃薯寮街官吏,前提案之興建皇道社,因而又再度延擱掛在樓閣中。
余清芳,江定,羅俊等愛鄉土抗日義士,組織抗日社團,即計劃大量書寫平安符,假借平吏符,張貼家中,保佑平安的名目,向各庄頭推廣兜售平安符,用每張二元的銀圓,募集而得銀款,當做抗日購買軍火的基金,以備向滿清帝國購買軍火抵禦外來政權日本帝國,于準備在農曆九月中旬王爺聖誕日,舉辦祈福宴席,欲邀請台南卅府廳長及其他所有日本官員列席參加宴會,當中加以剿殺,但因風聲走漏,事機敗露,連購買平安符名冊也被查獲,而爆發來吧哖之事件,大正四年九月六日羅俊被逮即處死,九月二十三日余清芳被處決,大正五年四月十六日逮捕江定,九月十三日被處死等。
經過二十餘歲月,冰炭不容的地步,接二連三在各地為著捍衛台灣本土文化,揮舞著台灣獨立旗織飄揚每角落,揭開抵禦,如疾風蔓延全台,「前仆後繼」為台灣人民幸福與自由及自主權,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抵禦日本皇軍高壓統治。
大正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920)地方行政版圖制度重新規劃,台灣劃分為五州,二廳,下轄三市,四十七都。蕃薯街(令旗美大地區)包括六龜、美濃、甲仙、杉林、內門與旗山等列入擴大行政區,名稱更改為旗山郡旗山街,官派當地蕃薯寮街望族耆老仕紳「陳順和」先生膺任首任旗山街長,七月二十七日廢除蕃薯寮街舊名稱。
昭和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又爆發霧社事件,在國校操場利用舉辦運動大會當中,刺剎日本皇軍官員一三四名。當時島上有一句耳語流傳在台灣島上人腦際中,為獨立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抗日行動啟示,期盼達到台灣獨立,興建創立台灣民主共合國而奮鬥,至昭和八年間抗日行動,一波一波順水而逝。
蕃薯寮街時代,興建皇道神社之聲音,了然於胸懷再度被提議,為統一台灣宗教信仰,正考驗全島居民凝聚力,加強統一思想與信仰,振發日本武道精神,而欲廢除台灣人民固有傳統道教信仰文化,一步一步緊來腳步,道教文化暫暫被收藏擱置空中樓閣中,進入另一嶄新一頁,異國時代宗教信仰文化。
於昭和八年組織旗山神社建立委員會,在鼓山頂公園內增闢興建神社,十二月十九日正式動工興造命名「旗山神社」,文宣分發各界宣導,「聖壽無窮僅奉其連戰連勝新春併祝皇軍式運長久祈願。訴求街民忠君愛國」。在神社入口處闢建大島居(日式神社碑樓),聳入雲霄,豎立在今華中街未瑞,高度約三層洋樓,柱圍直徑的一公尺半,美崙美奐巍然矗立日式建築物,該島居為全台最高聳一座建築,成為旗山地標,神社興建宣揚皇道精神,尊主崇祖高調格局,神社依山地形,由下而上共分五段式越高展望越佳,入口處拾級石階而上,兩處屹立著整齊美觀石燈,頓足高處臨下遠眺,南太武山山脈宛如巨大青蟠龍瑞獸踞表瑞呈祥,屏東大平原綠野空曠,田疇黃金色穗浪,飄逸著稻花香,搭配著翠綠香蕉(火田),千萬芭蕉葉向遊客揮手招呼嘉賓,旗尾山俊秀猿猴嘯聲與鼓山文秀珍禽啼吟聲,配合原有公園設施,樹木聳入雲,樹木茂盛、生機盎然,楠梓仙溪水潺潺流水聲,襯托出明顯壯麗,似如一條玉絲腰帶呈現,使其更加勝地特色相互輝映,不悅為台灣十二勝之一勝景,一覽無遺、盡收眼簾裡。
昭和十一年(1936)神社竣工落成,十月三十一日啟用,舉行座鎮祭儀式,殿內奉祀,八大國魂命大己貴少彥,命名能久親王,安德天皇,神職上表奏章榜文,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運昌隆。當日抬神輿祈安法會
,嘉年華遊街活動,各地居民蜂擁而至的參拜人潮,遊客鼎沸,熱鬧非凡擁擠得水洩不通。
讓我可以驕傲一下好嗎?大聲建言籲請外鄉里遊客來到旗山觀光一遊,該順道登臨鼓山公園,(今已將神社拆除改建全國最大宏偉高屋建瓴的孔子廟)。由此居高臨下俯瞰,視野遼闊,青山綠水美不勝收風光美景,能讓您舒展胸懷,伸出雙手左右開弓,深深呼吸一下,能消除都市喧擾的塵世盡拂,增益長壽百歲,如此絕佳旗山街全貌美景,在您足下顯豁,未登鼓山公園瞭望南台灣唯一雅景,那可是您人生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