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么見草,雙膝下跪在床前,搖動側仰躺在床上,不幸剛辭世的母親大體。悲傷頓首,嚎啕大哭,叫出啊姆,啊姆,啊姆,悽涼的哭泣聲,頻頻拉起袖子,拭擦淚水,仍不斷流涕霑濕衣襟。難以忍受母子骨肉的分離,無邪的幼子痛苦哀哭流淚,滿面淚水,表達內心深意親情流露無遺。
在外聽聞信息,二嫂的噩耗,驟然與世長辭,驚動眾親朋戚友,火急,趕來弔唁致哀,安慰二兄,節哀順變,保重身體為要。老么哀泣聲浪,竄入在場的長輩耳鼓內,卻亦驚服長者,目睹此景,個個也產生令人哀憐鼻酸,竟然亦哽咽,紅了眼眶感動替老么,掉下一點一滴,感人至深的熱淚,親族長者將他扶起,愛惜撫慰在身邊。
無情的母子鎖鏈維繫,在短短溫馨數載的殷勤懷抱內,毅然,將失去母愛的痛惜與天倫溫郁潤澤,頓失所依。
母親呂氏金,同治九年(1870),生於羅漢外門里蕃薯寮街,自從嫁入吳府後,家業繁瑣,日積月累,操勞過度,招徠體力衰竭,臥病在床,哀恫呻吟,將近半載煎熬,病勢一直無恢復跡象,病魔剛強纏身,病入膏肓,藥石無功。明治三十二年(1899)六月,猝逝在床上,在世享年二十九歲,獨乘白鶴撒手,揮別可愛的三幼子,輕率揚空而去。
老么吳見草當時年紀才五歲。于光緒二十年(1894)六月八日,生於羅漢外門里蕃薯寮街三百三十六番地。大哥吳見立,光緒十五年(1889)八月二十七日,生於同番地,當年歲數十歲。二哥吳見意,光緒十八年(1892)七月八日,亦出生於同住所番地,時才七歲。三兄從此就步入,失去母親的藩籬呵護,渡過無憂無慮快樂童年黃金歲月。今已在渺茫遼廓無邊大海中,漂泊的一艘孤帆,不知所措。
三位幼童的父親,吳萬順同治五年(1866)二月十九日,生於羅漢外門里蕃薯寮街三百三十六番地。世代家傳經商,父親吳老和,母親林氏蘭,生育二兄弟,為其長男,次男吳老。及已亡故叔父吳臭峻的嗣子,長男吳必受,次子吳牛。四位叔伯同昆玉,攜手共同合作經營,先父遺緒,家族企業。在事業上剛好,正如日升月恆蒸蒸日上之際,忽然,天空一道霹靂聲,震驚了吳家族屬,瞬息間,發生重大丕變,對著吳萬順所遭受打擊,是何等深切傷痛,事業與子女之照拂,瞬之間束手無策。
在四位叔伯昆玉中,吳萬順排行老二。但本人又不識丁,而有超常人之記憶力,清醒腦力,聰慧才華,凡是斤兩之計算的數學,即輸入腦海,而久不忘卻。尤其經手接洽買賣,磅秤斤兩不貪圖,反而增添斤兩惠賜辛勞的耕作農友。人緣拾合,事業上為人慷慨,豪爽不吝嗇,喜佈施公益事業,濟貧助人為己任,每日中午餐時刻,舖設十餘桌,桌上排滿豐盛的山珍海味佳肴,讓遠道而來農家客戶及來賓同一席用膳。事業上經營由老二執行策劃,營業項目,有煙草鴉片,農作物雜穀、米、鹽、地貸、糖廓製黑糖、釀酒等,龐大家族企業。
正逢邁入顛峰期,今不幸喪失一位得力的賢內助。因其夫妻恩愛情深,對著吳萬順而言,是悲痛欲絕的折磨。
髮妻去逝後,家族長者,關心著吳萬順及三位無知幼童的生活起居。無刻勸導續絃,來支橕瑣碎的家務,以及好好照顧失去母愛的三幼子。而吳萬順一再推託,等髮妻週年忌日祭拜後再談。
光陰似箭,一年後經媒妁的奔走,提起隔壁庄羅漢內門觀音亭庄,劉美之長女,也是劉湘江之胞妹,劉嚮小姐,謂當地一位才氣佳人,媒婆前來劉府提親女兒婚事。女方知悉,男方年紀相差懸殊,近二十來歲,而臉上點綴天花,且不識丁,在羅漢內門里地區,謂當時教育培壅中心,堪稱搖籃聖地,舉人、秀才、貢生人才齊眾,因而嫌長嫌短婚事作罷。
吳家長者獲得信息,因此急迫,再委託媒婆奔走他方探聽,經媒妁奔走略有佳音,由媒妁三寸不爛之舌.開啟當地大地主高加禮心動,三女高棗婚事,終於有圓滿收納喜事。三千金高棗小姐纏足,閨艷淑媛。于光緒十年(1884)五月十八日,生於羅漢外門里蕃薯寮街三百五十四番地,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八月六日,正當二八年華,黃道吉日乘喜轎嫁入吳府。高棗小姐也是旗山鎮農會,前老總幹事高水先生之姑母。
婚後,近週年期間,夫人仍未見藍田種玉,而丈夫急切思戀有一女在身邊做伴,日夜寄望上蒼好德,再償賜獲得一凰,來取悅娛晚年,事有願遺,未達心願。
而且另一方卻也意料不到的佳音,訊悉傳達吳府,在觀音亭庄,劉家長女劉嚮心中情緒,承受外來勸誘影響,湧現出矛盾的動搖,開闔深思,後悔數月,揮淚暗澹自責,昔日對男方提親時,語言中稍微略帶刻薄聲調,內心有覺愧疚男方,以是低著臉,央託媒婆向男方道歉,願意入門吳府,而吳萬順當事人得悉,心中喜雀暗爽,且有齊人之福,又獲得美人歸,讓人羨慕萬分,何樂而不為,來者不拒,何必拒人於千里之外,多人多福,沾沾自喜,而喜悅接納婚姻喜信,於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六月八日,良時吉日娶入吳府。
劉嚮光緒十年(1884)十月八日,出生於羅漢內門里觀音亭庄一百四十八番地,劉美之長女謂該地區美人胎,纏足,膚如凝脂,白哲美麗,又聰慧善言,智襄之才媛。婚後經過一段時日,重視妻妾名份,在戶籍謄本上「配偶欄」名次順位,呈現其才識,殷勤向丈夫表明、陳說,要求在法律之下戶籍法,謄本上「配偶欄」登記,應該登錄謂「妻」名次順位,顯露口才,甜言蜜語,據理力爭,解釋前因後果,丈夫終於佩服五體投地,低首答應所求,後來居上爭取名次,終歸達到心願,喜慰可榮耀在社會上地位與名望。
劉嚮自從嫁入吳府後,身體一直欠安,天天與藥罐為伴,憂懼萬狀,驚惶有日西歸,經常心焦沈浮不堪,過著憂鬱的生活,於是經常將懸掛在大廳牆壁上的手轎,卸下來做法事,詢問請益眾諸神,幫助賜福醫治信女的疾病,早日痊癒安康。四、五年來婚姻生活,夫婿的心跡,日夜求女心切,憂心如焚,盼望二位妻妾能再為吳府增添帶來弄瓦,結果仍無喜信,而美夢破滅。
吳萬順心急,另轉向,在外偷香跟一位女子陳氏乖,築起愛的香巢,過著男女卿卿我我,甜蜜恩愛溫柔生活,已有喜鵲來臨,明治三十九年(1906)十一月二十四日,獲得兩位愛的結晶,生下一胎女嬰,命名吳氏銀。吳萬順喜雀欣慰,終於達成日思夜夢的美夢成真,一生已無遺憾。
回顧劉嚮的往事,自從嫁入吳府後,一路長期臥病在床,數年來服用漢方湯藥罔效。經一位熱誠的台南販賣珠寶者張鬆,別號人人稱呼,台南珠寶姨啊(本身為基督徒),一再提醒勸導,建議改換西醫治病。推薦吳媽西醫師看診,數年來一直揮而不去的痼疾。
今以生命孤注一試的心態,找上吳媽西醫師醫治,授予專責,細心診察追究病原治病。果然,奇蹟似的顯靈,意想不到的一夕之間,輕而易舉,將數年惡疾連根拔除,再不遭受病魔折磨。
吳嚮非常感激,吳媽西醫師仁心仁術,已經妙手回春康健,感銘五中。吳媽西醫師也是基督教徒,稱述是救世主耶穌降福音,為你虔誠信心感動而得救。
嗣後,勸導吳嚮信仰「耶穌是我家之主」,才能獲得永生得救快樂,以是吳媽西率領人員至屏東萬巒長老教會洗禮入教。于大正三年,由吳媽西開拓者協助輔導,劉嚮捐獻私房錢,在旗山興建一棟平房教堂,號台灣旗山基督長老教會。
數年光陰,劉嚮無刻照拂與教誨,一手將庶出女兒吳氏銀撫養帶大,一心為下代教育把關。事由劉嚮生長在極注重子弟教育環境的羅漢內門庄,承受儒學風行,薰陶受惠宏沾文學影響,對子弟也是如此培壅與輔導。吳氏銀完成蕃薯寮公學校基礎教育後,再次深入耕耘,督促與鼓勵,負笈台南攻讀助產婦專科學校,卒業後,返回家鄉,學以致用掛牌助產婦,為地方懷孕婦女接生服務。
數年來相依,元配的三位嫡子,在姨媽劉嚮的和祥與無私,視如己出的照顧與教益之下成長,也已逐漸修讀蕃薯寮公學校學業,進而高等教育。
老么,吳見草天資聰穎,才智過人,做事深思熟慮,在姨媽的勉勵與培壅。于大正二年(1913)五月三十日,隻身負笈北上台北唸書搭乘(明治四十一年(1908)四月二日全線通車),往台北縱貫鐵路列車,赴台北寄居,台北廳大加納,台北城內南門街三丁目十一番地,入學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經四年的攻讀研習學業課程,于大正六年(1917)八月一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卒業,即揮別學校返回故里,時被母校蕃薯寮公學校,邀聘執鞭生涯,大正八年在職二個年任期中,參加在職升等資格考試,合格考取教諭資格,榮升拜命訓導主管重職。
大正九年(1920)七月二十七日,台灣地方行政制度,變更全島劃分為五州,二廳,下轄三市,四十七郡。蕃薯寮街更改隸屬,謂高雄州旗山郡轄下旗山街,蕃薯寮公學校,同時亦改正旗山國民學校。
大正十一年吳見草被推舉青年會會長。
大正十二年(1923)推選為旗山購買販賣利用信用組合,擔任監事之職。因此辭去六年教育工作,繼而轉換跑道,正式投入財經事業界領域,為地方圖謀更多福利,也提升地方服務,同時亦孜孜不倦勸勉考驗自己能力,力爭上游邁進。
蕃薯寮購買販賣利用信用組合,創立于大正三年(1914),設址在三百二十七番地「今枝仔冰城右側」,向吳靜先生承租蓋起木造平房營運。該組職體制,謂本島金融業,首創內地人與本地人共同合資成立,經營之項目:農耕的工具販賣及穀類收購,銀根存放款之金融業務,由內地人金融界之先輩包國榮興,為第一代組合長,領導執行業務,資本金額一九二,一八○日圓。
大正十二年(1923)自創立源發合名會社,擔任會長之職,其組織營業範圍土地、房屋貸附、精米業等。大正十三年(1924)被推派旗山街協議員,旗山東光除虫株式會社社長,旗山青年團團長,高雄青果株式會社取締役,基督教青年團顧問。吳見草先生的機運,相似日正當中的光輝燦爛,持續攀升。旗山商工會顧問,旗山容器株式會社顧問。大正十五年(1916)眾理監事推舉榮昇,為旗山購買販賣利用信用組合,第五代組合長之重任。借助其才華,協助解圍,財務上的困境,以期暫向家嚴借貸十萬日圓應急,紓困目前財務危機,暫告緩解。就職後提出學生儲蓄貯金方案,經大會決議通過,即刻辦理全台首創,學生儲蓄貯金,營運而復旦。昭和六年(1931)二月兼任旗山水利組合評議員,自動車會社社長,東亞(紅毛土)(水泥)會社社長。
回顧,昭和二年(1927)島上一大盛事。各地人民渴望,能榮耀獲得風景重點覽勝名次入選,拔得頭籌,登錄榜上,在風景名勝舞台上眩耀。
高山峻嶺的中央山脈,搭配著一片綠油油遼闊的屏東平原遠景,近景中央山脈伸張出,另一支系脈旗尾山閭,面對阿里山支脈的靈鼓山,兩山互相對峙,各自發揮其本性的潛能,旗尾山的勇士揮動戰旗飄揚鼓勵士氣。
鼓山頂的壯士也不辱使命,張開雙臂猛力打擊鼓面,發出震耳聲音助威。
旗鼓兩山對峙數萬年,兩山麓下,橫跨一條似玉佩帶的優美,彎曲溪道清澈見底,流水潺潺的楠梓仙溪,整體自然風景,中央位置下方,再點綴襯托出建築物宏偉精緻,並排豎立仿巴洛克二層洋樓,增添其圖面成效與變化,形成一幅綺麗風景圖。而在昭和二年(1927)台灣島風景區選拔比賽,經專家評定審查,入選過關,榮獲台灣八景、十二名勝之一的首位。該仿巴洛克二層洋樓,屋頂山牆為當今台灣最美麗洋樓裝飾瑰寶。
該仿巴洛克洋樓建築物,豎立在今中山路,號稱旗山老街,興建于大正十四年(1925)至昭和三年(1928)歷時四年的工程作業陸續竣工落成。
昭和十年(1935),吳見草先生被榮膺拜命,旗山街第二任街長要職,為其一生中名望達到最顛峰,重擔落在肩膀,一肩扛起旗山街浮沉盛衰的責任以一身,開啟了一生最輝煌的一頁。昭和十四年(1939)任期屆滿,卸任街長之職,擔任旗山製冰公司代表,高雄青果同業組合評議員,台灣青果同業聯合會代議員,國防議會評議員,高雄州稅調查委員,吳萬順紀念博愛園理事長等要職。吳見草先生,資性溫和而謙恭厚道,竭盡心力不倦,熱忱公益,救恤貧困弱勢者,不具廢疾老衰者,幫助貧困學童學資等。嗜好讀書、圍碁等,欣賞電影、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