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源(中)、黃石輝(右)、黃華山(左) /江明樹提供 本名黃知母,亦曾使用瘦儂、瘦童、心影等筆名,原鳥松人,遷移屏東,34歲再遷旗山定居,至今已傳第四代。 18歲加入屏東礪社,與薄命詩人楊華、鯤島逸史的鄭坤五、台語散文作家蕭永東交好,一來到旗山即加入旗峰詩社、平日以刻印為生。曾任日治時代文化協會晚期的調查部長。 台灣文學史家呂輿昌教授已查出一百二十多首漢詩,論文犀利獨到,其最重要的兩篇文學論文,1930年8月發表在伍人報「怎樣提倡鄉土文學」,1931年7月24日在「台灣新聞」的「再談鄉土文學」,因而掀起了台灣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名評論家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以整頁介紹,而大陸版有關台灣文學史論著皆不能閃躲這兩篇力作,名垂台灣文學史。 作品展示: (1) 永 從 心 地 冬 根 荄 。 願 向 愛 河 汲 春 水 , 不 柏 玻 風 妒 雨 摧 。 清 時 每 共 笑 顏 開 。 心 花 (2) 風 送 聯 味 發 , 雷 催 萬 弩 縱 。 雲 收 夭 芥 後 , 惟 剩 水 淙 淙 。 不 用 絲 弦 激 。 驟 然 勢 莫 降 。 射 湖 增 急 浪 , 沒 石 起 飛 沘 。 雷 地 催 犖 急 , 虹 弓 射 彰 受 。 錢 塘 潮 萬 丈 , 笑 汝 力 難 降 。 耤 矯 何 嘗 異 。 驟 然 落 主 舷 。 穿 萍 翻 綠 莯 , 拜 石 扎 飛 沘 。 雨 箭 (3) 翻 身 幾 訝 婪 龍 胯 。 一 旦 風 雷 閑 峭 壁 , 石 蚌 盤 根 有 異 能 。 蔥 花 尖 葉 碧 宵 凌 。 巖 松 (4) 迢 遙 通 蜀 道 , 詐 紀 五 丁 功 。 莘 祝 征 蹄 萃 , 花 迷 蚌 眼 紅 。 鹿 遊 樵 徑 外 , 人 立 板 橋 柬 。 萬 荃 叢 山 裡 。 紆 迴 屈 由 中 。 山 路 (5) 窯 幕 抓 難 盡 , 端 宜 認 不 真 。 欺 心 談 道 德 , 罔 世 假 慈 仁 。 走 肉 行 屍 革 , 越 炎 附 熱 人 。 乾 坤 堪 放 眼 。 現 像 逐 時 新 。 世 相 (6) 興 嗟 況 值 望 洋 時 。 一 棣 年 光 悲 易 逝 , 放 眼 中 流 有 所 思 。 苔 璣 小 坐 水 之 涯 。 臨 流 (7) 漫 漫 山 路 行 來 易 , 不 待 流 螢 浮 草 光 魄 印 潭 心 珠 孕 蚌 , 影 斜 嶺 口 瀑 懸 湘 色 浮 野 露 三 更 白 , 味 趁 溪 風 一 陣 涼 湧 現 峰 頭 照 四 方 , 疏 林 荒 塚 盡 蒼 茫 山 月 (8) 大 千 世 界 盡 舖 銀 天 意 為 春 誇 富 貴 遍 地 皚 皚 絕 點 塵 繽 紛 瑞 雪 降 來 頻 春 雪 (9) 翰 墨 輪 交 忘 老 少 要 知 此 亦 一 前 因 無 些 憂 患 堪 稱 福 有 好 息 孫 勝 積 囷 步 履 安 祥 身 尚 健 珠 璣 朗 潤 句 猶 新 羡 翁 瞿 鑠 若 青 春 道 範 文 章 孰 此 陳 祝 壽
蕭乾源(中)、黃石輝(右)、黃華山(左) /江明樹提供
本名黃知母,亦曾使用瘦儂、瘦童、心影等筆名,原鳥松人,遷移屏東,34歲再遷旗山定居,至今已傳第四代。 18歲加入屏東礪社,與薄命詩人楊華、鯤島逸史的鄭坤五、台語散文作家蕭永東交好,一來到旗山即加入旗峰詩社、平日以刻印為生。曾任日治時代文化協會晚期的調查部長。 台灣文學史家呂輿昌教授已查出一百二十多首漢詩,論文犀利獨到,其最重要的兩篇文學論文,1930年8月發表在伍人報「怎樣提倡鄉土文學」,1931年7月24日在「台灣新聞」的「再談鄉土文學」,因而掀起了台灣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名評論家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以整頁介紹,而大陸版有關台灣文學史論著皆不能閃躲這兩篇力作,名垂台灣文學史。
作品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