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羅漢風雲目錄】【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鴨母王」朱一貴祠

台灣日報「台灣風情版」


明華園於內門紫竹寺前演出鴨母王戲碼,現場人山人海(2002.10.22柯坤佑攝)

  台灣史上最轟動的一次反清復明戰爭,由高雄縣內門鄉「鴨母王」點燃戰火,朱一貴為「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最佳見證,全省唯一的「鴨母王祠」,卻經過二百七十六年才正式落成,內門鄉增添一處極具歷史教化意義的觀光勝地。
  朱一貴原名祖,福建漳州人,生於清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O年),少時常行俠仗義,當時清吏急徵暴虐,民怨沸騰,激起他反清復明意志,二十歲來台,移居內門鄉鴨母寮,以養鴨為業,任俠好客,有「小孟嘗」之稱,與草莽群雄來往頻繁,每每宰鴨煮酒待客,痛談亡國之恨,暗中結盟,伺機起義反清復明。
  朱一貴養鴨,指揮鴨群如領軍般,其鴨編隊出入,竹竿在手,任意驅使鴨群排陣行動,人們稱他「鴨母王」,聲名逐漸遠播,被各路英雄默認為反清復明領袖。
  康熙六十年一月,台灣知府四處捕殺盟黨結會者,民心怨恨。三月,天地會幹部黃殿、吳外、翁飛虎、李勇等人在朱一貴家會商起義,四月十九日,眾人推朱為盟主,焚表結盟,樹立黃旗,製「大元帥朱」旗幟,正式打起革命旗號,是夜攻岡山,搶得兵器無數,壯大革命聲勢。
  粵人杜君英糾眾戮把總張文學,聞朱一貴起義,函商共襄盛舉,時郭國正等人聽杜君英指揮,在下淡水一帶起事,於是反清革命就在岡山及下淡水分別正式爆發。
  四月二十七日,朱、杜聯軍與周應龍所率清軍大戰於岡山,清軍大敗。三十日,朱、杜四萬大軍攻打台南府城,把總楊泰乘勢叛清,刺殺總鎮歐陽凱,裡應外合,五月四日攻陷府城,朱一貴等人入府城後,幾已佔領整個台灣,眾部將擁朱為「中興王」。
  朱一貴於今台南天后宮,頭戴通天冠,身著黃袍玉帶,築壇受賀,拜祭天地,遵明制,建元永和,向中外發表文告,以忠臣義士自居,恢復明朝漢室為職志。
  因杜君英率領部隊頗眾,光復府城後,欲立其子杜會三為王,卻未被接受,致杜君英心懷異思,雙方對立,無法相容,朱一貴怒而命李勇、郭國正討之,杜君英敗走虎尾溪,遁至貓兒墟。
  朱一貴起義時,下淡水莊侯觀德、李直二等人,領導粵籍客人舉「大清義民」旗幟,謀應戰自衛,杜與朱因隙嫌出走後,會同侯、李等人與朱對抗,朱一貴軍兵實力,原建立在杜君英所領導的嶺東客家人身上,兵力分散薄弱,內外受敵,終使其革命敗亡。
  府城被清軍攻陷,朱一貴敗走灣裡溪,最後落腳於溝仔尾莊,被清吏藍廷珍計擒,俘虜先被解赴藍廷珍處,後再遞解北京,刑官問朱:「汝一匹夫,敢謀大逆,果為何者?」他簡答:「欲復大明爾」。
  六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朱一貴、李勇、吳外、陳印、張阿山等人,被五馬分屍裂骸而死,親屬一同罹難,朱享年卅二歲,鄉民傳聞他死後被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在台南市小南門城隍廟被祀為主神,內門朱一貴起義發源地「鴨母寮」,卻遲至八十七年才正式落成奉祀。
  「鴨母王祠」非常特殊的是以「天上聖母名義」建廟,因政府只補助百餘萬元經費,其他大部分靠香客募捐所得,不過廟內主祀神明卻包括「鴨母王」朱一貴,到內門觀光遊憩,別忘了這個與台灣歷史休戚相關的「史廟」。


回羅漢風雲目錄】【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