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
清朝
|
大事記
|
備註 |
1624
|
明朝天啟四年
|
鄭成功誕生1624-1662 |
|
1686
|
清康熙25年
|
粵人(明鄭舊部)先在台南府城邊(今歸仁、閞廟)種菜,後遷下淡水大烏山側(今旗山東北方杉林鄉一帶)開墾。 |
|
1690
|
康熙29年
|
朱一貴(1690-1722)生於福建漳州長泰縣 |
|
1696
|
康熙35年
|
施琅死,粵人才正式大量移民,屏東以萬丹濫濫莊為據點。汀州人郭源興遷內門蕃仔路(現觀亭村)開墾,由原鄉迎來一尊「觀世音菩薩」,為內門鄉紫竹寺「觀世音菩薩」之由來。 |
|
1703
|
康熙42年
|
台諸民人招汀洲屬縣民墾治
※汀州人進入內門開墾,每被土番鏢殺,或放火燒死,割去頭顱,官弁詰捕,即旋往相近者木岡(南化)、武洛(里港)、大澤機(里港)、內優(美濃)等社隱匿,緝治困難。 |
|
1713
|
康熙52年
|
朱一貴渡台,居羅漢內門 |
|
?
|
康熙末年
|
漢民族進入旗山開拓 |
|
1721
|
康熙60年
|
鴨母王朱一貴事件、杜君英(1657-1721)事件 |
|
1724
|
雍正2年
|
羅漢內、外門尚係大傑巔社地,至乾隆廿七年始因防甲仙(東阿里關)生番出草,召大傑巔社人為隘丁百人到六張犁隘口駐守,住內門大傑巔社人家眷也因漢人入墾擠壓,大部份也隨之遷往。
內門民莊三,外、中、內埔,民莊約一百餘口,內埔汛兵五十名分防,旗山為大傑巔社,有民居,曰「施里(平埔語曰祭)莊」、「北勢莊」,施里庄人經社尾(現溪州)、越三角堀山(三角堀山尾端古時伸入下淡水溪,阻斷嶺口至旗山通路,日治初才開闢可通車公路),至割蘭坡嶺(現嶺口)可至縣城。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外門居民施里莊。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羅漢門在郡治之東,自猴洞口入山,崇岡複嶺,、、度雁門關嶺,、、、,民庄凡三,外埔、中埔、內埔,居民二百餘口,內埔汛兵五十名分防。猴洞口、狗勻崑諸地,則廖廖三十餘人而已。而虥甕菜岑、鼓壇坑尤為奸匪出沒之所,禁止往來。外埔東南由觀音亭、更寮崙、番仔路至大崎,越嶺即為外門。去大傑巔社十二里,中有民居,為施里庄、北勢庄,莊盡番地;往年代納社餉招佃墾耕,繼之遠社,生番乘間殺人,委而去之,今則茀草不可除矣!自社尾庄(溪州)、割蘭坡嶺可赴南路。由木岡、卓猴可赴北路;外此羊腸鳥道,獨處皆通,峻嶺深谷,叢奸最易。土人運炭輦稻,牛車往來,徑路逼狹,不容並軌。
|
|
1731
|
雍正9年
|
內門設台灣分縣置縣承,兼轄旗山,旗山稱施里庄(內門分縣衙即今觀亭內門警察分駐所地)。
※台灣府誌:大傑巔社(熟番)在羅漢門,原屬鳳山縣港西里,改歸台灣縣羅漢門庄。舊制台灣縣至越崎嶺,嶺東(現旗山)為鳳山縣。 |
|
1732
|
雍正10年
|
吳福生亂,粵民助清,組民軍駐守龍肚嶇(美濃)、篤佳(里港)、武洛(里港)、羅漢門(旗山、內門)。 |
|
1734
|
雍正12年
|
設羅漢內外門。
蕃薯寮原屬鳳山縣改隸為台灣縣。
台灣府誌:羅漢門庄,有蕃薯寮街,原屬鳳山縣,改歸台灣縣。大傑巔社與蕃薯寮街相鄰,設有社學,巡道張嗣昌建,置社師乙名,教番童(平埔族人)。 |
|
1736
|
乾隆01年
|
蔡、鄭氏入墾旗山(第一批大量漢人入墾旗山,以前以流動商人為主)。 |
|
1737
|
乾隆2年
|
禁漢番通婚 |
158 |
1739
|
乾隆4年
|
禁漢人侵佔番地 |
158 |
1742
|
乾隆7年
|
命名旗尾庄(清誌) |
|
1745
|
乾隆10年
|
准台民搬眷來台 |
158 |
1747
|
乾隆12年
|
禁赴台民攜家眷來台
十一月,台灣縣衙以「羅漢門地瘠番多,准無息借穀,春借秋償」。
|
158 |
1752
|
乾隆17年
|
各縣廳立石以明民番境界,並禁漢民入番地
【重修台灣縣誌圖】:東南至淡水溪的「旗尾庄」、「大傑巔社」;特殊山景:內門「銀錠山」(里港方面觀之如馬鞍故稱馬鞍山),道路系統,一線由大東門經舊社汛至雁門關,再分至羅漢門和南至北勢庄。庄里:金瓜寮庄、旗尾庄、龍肚庄、彌濃庄、崎腳庄、北勢庄、檨仔腳、蕃薯寮庄、溪州庄,社有大傑巔社、美隴社、內優社。內門則有:雁門關、金交椅、龍潭口、羅漢門、燒羹寮、檨仔腳、石門坑、石山仔、水蛙潭、三重埔、二重埔、頭重埔、內埔、中埔、觀音亭、石車埔
|
158 |
1755
|
乾隆20年
|
立石禁佔踰界
「羅漢門、東方木、燒羹寮一帶,與內門之頭二三重埔及龍潭口、金交椅等處埔地,一律禁墾,仍於羅漢外門(現旗山鎮)大崎腳庄之北,六張犁山頂,並蕃薯寮庄附近之淡水溪與鳳邑之旗尾山禁地相對處所,內門新興庄之北,與頭重埔接壤地方,補立界石,永遠重禁,界外之地,毋許民番偷越私墾,界內餘埔,亦不許奸民私瞨越墾」,可見當時羅漢門里的內埔、中埔、觀音亭、腳巾寮等四庄為大傑巔社、新港社及漢移民混合居住地,而旗山東方(旗尾山)、北方(杉林)則尚屬生番活動區域。
|
|
1762 |
乾隆27年
|
十一月「蒙各憲檄行前攝縣何(愷)令,給委腰牌,(大傑巔社通事可安、土目瑯琳)等督巡眾番,在六張犁隘口把守。生番出沒,戕害民人。安等凜遵守禦,經廿八、廿九兩年間,截殺生番頭顱解稟。嗣蒙憲堂諭巡邏,據併准安等,就地耕墾荒埔,以資口糧」。嘉慶中,「番民移在隘口社,近番薯寮」,今在溪州西有新番社(頂社),烏山東的匏子湖(現旗尾山西面竹仔寮)有舊番社。 |
|
1763
|
乾隆28年
|
大傑巔社原住民遷到口隘開基祖名字「Tamoren」 |
|
1764
|
乾隆29年
|
蘭坡嶺、深水山、橫山為阿里港往郡大道,石壁寮山為阿里港往郡小路。
重修【鳳山縣誌】載:寨仔腳山(旗尾山後)生番出沒,設隘寮派塔樓社(里港)人為隘丁駐守,生番歛跡。
阿猴林位於現大樹、燕巢、嶺口之間為賊巢,官方在觀音山設千總一人,目兵七十三人,大樹土地公崎為匪出沒總路設目兵五人,蘭坡嶺(現嶺口),山林叢茂,賊匪出沒之區,設目兵十人。曰防汛。 |
|
1772
|
乾隆37年
|
定漢番交界 |
159 |
1779
|
乾隆44年
|
於開基福德祠立碑禁絕棍害 |
|
1786
|
乾隆51年
|
林爽文事件(5.1),其部屬莊大田經由旗山攻入美濃,自然形成『蕃薯寮』。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林爽文反清,南路莊大田(占藉諸羅縣,父死遷鳳山篤加港,篤加港有人說在林邊竹林村,但乾隆七年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圖,篤加社在里港塔樓社北,【鳳山釆訪冊兵事篇】:篤加港距番仔寮數里許,與下淡水左右之三腳寮、泠氣阬、姑婆寮、三角窟【旗山嶺口】皆賊巢)結盟廿餘人,數日召千人,十二月十三日暨五十二年三月八日兩次攻、燒毀左營鳳山縣城,中間二月十七日曾退回番仔寮一次,義軍曾在楠梓逗留過。粵庄海東書院掌教舉人曾中立募粵民六堆義軍協助清軍平亂。五十二年二月十二日參將瑚圖里領南路福寧兵六百人赴下淡水會合下淡水都司邵振綱往番仔寮勦滅莊大田。莊大田五十三年三月逃到瑯礄被殺。 |
|
1807
|
嘉慶12年
|
台灣縣府誌載有『蕃薯寮街』之稱。
台灣縣誌:地圖標示出旗山鎮已有下溪州、溪州庄、大傑巔社(內文並記載:大傑巔人,人口一百廿丁,移往隘口社)、蕃薯寮庄、檨仔腳、北勢庄、旗尾庄等村落。羅漢外門設外門口汛,設外委(民兵統領,階級如同清兵千總)一員,帶兵三十九名,勞碡坑塘,兵十名。(勞碡,平埔族語:野豬出沒地方或豬寮) |
|
1810
|
嘉慶15年
|
羅漢門巡檢移蕃薯寮(旗山)。一八八四年再遷澎湖。
◎節錄人補充蕃薯寮地名父老解釋由來:旗山清朝、日治為旗山地區平地六鄉鎮中心點,而六鄉鎮出產農作物以蕃薯佔大宗,蕃薯為養豬之主食,市場需要量非常大,因此當年旗山成市街,市街除一般五金、布匹、雜貨外,以收購、販賣蕃薯佔大宗,商人建寮棚收購青的蕃薯,在店前馬路、廣場上晒乾,貯存待價而沽或運往鳳山縣城、台南府城販賣,旗山才由平埔族地名施里庄改為蕃薯寮,五十年代仍目睹旗山鎮中山路上還有很多商家利用大馬路晒蕃薯景象。 |
|
1812
|
嘉慶17年
|
有旗山人士至羅漢內門(內門鄉)萃文書院求學 |
|
1814
|
嘉慶19年
|
旗山建天后宮,於道光四年落成,正殿「坤德配天」係道光二年匾額,另一說建予清嘉慶廿一年,為五尺八寸軟身媽祖,。
據父老傳言:乾隆年間,閩、客械鬥,美濃客家人圍攻里港,撤退時並將里港媽祖廟一尊媽祖金身欲抬回美濃,但到手巾寮附近路上即碰上由旗山來救里港的義民,因此放下媽祖神轎而逃,旗山人向媽祖請示要住旗山或送回里港,媽祖回應要住旗山,遂由旗山人迎回供奉,成為旗山【二媽】,民國五十幾年間,旗山天后宮仍曾到里港合香一次。 |
|
1816
|
嘉慶21年
|
天后宮媽祖廟創建 (1816~24 ) |
|
1817
|
嘉慶22年
|
天后宮嚴禁羅漢腳惡習碑 |
|
1822
|
道光2年
|
天后宮「坤德配天」匾額 |
|
1824
|
道光4年
|
天后宮落成(立興建天后宮碑誌) |
|
1832
|
道光12年
|
莊冬、林牛等人於羅漢內門嚮應劉元明抵抗張丙同黨許成而陣亡,共52人 |
|
1835
|
道光14年
|
【治台必告錄】:鳳山縣所轄旗尾、月眉、瀰濃之港西上里劃歸台灣縣羅漢門巡檢管轄(第二次分轄)。 |
|
1841
|
道光21年
|
姚瑩刻石『同心赴義』碑於旗山公園現址內 |
|
1844`
|
道光24年
|
天后宮重興建成今日規模(立重興建天后宮碑誌) |
|
1849 |
道光29年
|
三角堀鶴山(旗山南勝里)【北辰宮】:立喜捨人,本庄陳永和有典過陳布,一打埔園乙坵,價銀拾乙大員,又典過陳國清埔園乙坵,價銀四十大員,愿將二家園業喜捨在上帝廟,逐年園稅銀六大員付廟公收以買油香。朝夕奉禮合應立碑為誌、道光貳拾玖年三月。 |
|
1869 |
同治08年
|
三角堀鶴山(旗山南勝里)【北辰宮】碑記:全立石石碑字人,外門里三角堀,庄尾自道光十七年浮復打埔園一埒,維時大租業主陸和成收執,至道光貳拾伍年被水沖崩,及至咸豐玖年再浮其中十份,浮其三,想業主必因彈丸之業,故無征杖是以眾記將此大租配在上帝廟內,付以廟公收執,以買油香朝夕奉祀,立石為憑。立石碑字諸同人全立,同治己已年冬。 |
|
1875
|
光緒元年
|
始有太平庄之稱(7.1) |
|
解入番地禁 |
161 |
1878
|
光緒4年
|
獎勵撫育番人,拓墾番地 |
161 |
1883
|
光緒9年
|
※鳳山縣閩、粵械鬥。蕃薯寮(旗山)改太平莊(另一說,台灣知縣所發租目改定的喻示:為【太平莊】,但民間仍用蕃薯寮為地名至日治地方改正)。 |
|
1886
|
光緒12年
|
滿清設置『蕃薯寮撫墾局』 |
|
1887 |
光緒13年
|
台灣縣改為安平縣,蕃薯寮(現旗山鎮)設木岡汛。 |
|
1888
|
光緒14年
|
行政上改稱『太平街』 |
|
1894
|
光緒20年
|
日著【南部台灣誌】:旗山口隘建立禮拜堂。 |
|
年代
|
中華民國
|
大事記
|
備註 |
1945
|
民國34年
|
台灣光復,改稱高雄縣旗山鎮 |
|
旗山人口滿10萬,設置『旗山區署』,曾紀文任首位長官 |
|
1946
|
民國35年
|
旗山鎮合作社、旗山鎮農會正式成立。
第一屆鎮民代表會召開。
旗山實踐農民學校改為高雄縣立旗山初級農業職業學校(3.8)。
旗山區第一次區政會議,討論日產接收及糧食調濟問題。
一月三日設高雄縣警察局(含屏東、高雄),下設岡山、鳳山、旗山、屏東、潮州、東港、恆春警察所。 |
|
1947
|
民國36年
|
廢『旗山區』,隸屬高雄縣 |
|
1950
|
民國39年
|
旗尾義民廟招工建設,四年後峻工 |
|
1951
|
民國40年
|
廢除保甲制,改為村里鄰制,第一任民選鎮長誕生 |
|
1956
|
民國45年
|
設大林教會 |
|
1959
|
民國48年
|
旗山聖若瑟天主堂落成 |
|
1968
|
民國57年
|
「旗山鎮鼓山國民學校」改名為今日的「鼓山國民小學」 |
|
1971
|
民國60年
|
天后宮植廟前榕樹 |
|
1973
|
民國62年
|
12月—羅漢門畫室師生美展 |
博愛幼稚園 |
1974
|
民國63年
|
4月—羅漢門畫室師生第二次美展 |
高雄企業銀行 |
1975
|
民國64年
|
中山路石拱老街拆除拓寬(1.31) |
|
1978
|
民國67年
|
小火車停駛 |
|
1979
|
民國68年
|
新建鎮公所成立 |
|
1982
|
民國71年
|
旗山圖書館正式成立 |
|
1985
|
民國74年
|
*全省最大孔廟、中山公園內興建完成
*旗山畫家聯展(旗山國小禮堂) |
|
1986
|
民國75年
|
*新建郵局完成
*旗山畫家聯展(旗山圖書館) |
|
1987
|
民國76年
|
*老人活動中心正式啟用
*呂浮生個展
林峰吉個展
黃森泉個展
林慧卿個展(旗山弘一畫廊) |
|
1988
|
民國77年
|
*呂浮生、林峰吉、林慧卿等人創立『蕉城美術協會』第一屆美展(1月旗山弘一畫廊)
*5月—旗山首次春季文藝活動(旗山國小) |
|
1989
|
民國78年
|
蕉城第二屆美展(蕉城美協出版畫集1) |
|
1990
|
民國79年
|
*蕉城第三屆美展,高雄縣美術家聯展(旗山國小)
*蔡炳煌、江明樹等人創刊『蕉城雜誌』(9月) |
|
1991
|
民國80年
|
*5月—旗山首次「絲竹和鳴」音樂會(旗山國小)
*旗山雙林美展,老照片第一次展(旗山國小)
*呂浮生畫集出版
*德國漢學家馬漢茂、廖天琪伉儷遊旗山 |
|
1992
|
民國81年
|
*2月—第二屆「絲竹和鳴」音樂會(旗山國小)
*蕉城第五屆美展,高縣美術家聯展(旗山國小)
*華中街石拱圈迴廊拆除拓寬
*11月林清玄講座(鎮公所中山堂) |
|
1993
|
民國82年
|
*2月 —「蕉城音樂會」(旗山農工)
*4月 — 慶祝音樂節演奏會(旗山農工)
*蕉城第六屆美展,高縣美術家聯展
*張明統、唐江田水彩美展(旗山國小)
*6月-蕉城雜誌社出版,高雄美術家聯展(旗山國小)
*7月-醫界聯盟旗山知性之旅
*9月-江明樹創設『蕃薯寮文化工作室』(天后宮廟場,旗山老照片專集)
*11月7日旗山老照片第二次展(鎮公所中山堂)蕉城人物誌出版
*巫炯陽、黃萬惠、陳榮藤攝影聯展(鎮公所中山堂)
*11.12雕塑公園落成(鼓山公園)
*曾景釗、劉福雙等人力促『旗峰詩社』復社 |
|
1994
|
民國83年
|
*蕉城第七屆美展,旗山老照片展第三次(旗山國小)蕉城美協出版畫集﹙3﹚
*蕉城雜誌社出版(蕉城人物關懷)
*7月旗山國中美術實驗班成立
*10月生活藝術空間成立(旗新街)
*10月旗峰詩社復社(賽珠藥局)
*10月16日武德殿燒燬 |
|
1995
|
民國84年
|
*元宵節高屏三縣市詩人聯吟大會、燈謎晚會(天后宮一江山飯店)
*4月旗山國中旗美山城之旅、老街巡禮
*9月和春工商工設科柯坤佑、柯福安與番藷寮工作室合作編製旗山文化光碟(生活藝術空間)
*9月和春工商專校慶故宮文物展(和春工商專校)
*11月林清玄講座打開心內門窗(旗山國小,林清玄有聲書)
*12月蕉城樂集復會
*橋頭文史工作室旗山老街巡禮
*旗山尊懷文教基金籌備會成立
*12月18日搶救旗山糖廠火車站(中山路) |
|
1996
|
民國85年
|
*元月一日旗山文藝社成立(蔡炳煌診所,走向光明所在(林清玄有聲書))
*元月二日浪漫綠色山脈文化活動(中山路、旗山國小)
*全國文藝季-再現香蕉王國(4.25-5.5) |
|
1997
|
民國86年
|
*3月1日江明樹新書發表會(米堤咖啡館,十八奇女、蕉城風雨)
*7月旗山美與雅石展(旗山國小,尊懷文教基金會) |
|
1998
|
民國87年
|
*2月13-14日旗山文化之旅旗美高中/尊懷文教基金會
*3月14日天天生日快樂/陳艾妮,旗美高中,尊懷文教基金會
*3月社工中心成立童玩製作
*5月24日 石板屋上的鼻笛/公共體育場,益誌書局,鎮公所
*0526和春工商工設科柯坤佑、張簡朝景、莫皓帆及江明樹、王中義等以【旗山奇】參加教育部全國網頁內容建置競賽獲得鄉土教材篇第一名。
*6月6日第一屆蕭乾源獎(好萊塢鄉村炸雞)
*6月17日 明華園表演/和春工商專
*11.15 印象三重奏/旗美高中中山堂,文建會
*1212-14旗山國小百年校慶(延後舉辦)
和春工商工設科柯坤佑與學生發表旗山老街全圖、旗山小人國及未上市之旗山棋 |
|
1999
|
民國88年
|
*春節前,和春工商工設科柯坤佑師生設計之【旗山棋】正式上市,限量生量500套,發燒大賣
*6月6日第二屆蕭乾源獎
*0611 枝仔冰城與和春工商工設科合作發表”台灣寫真集”虛擬實境導覽系統
*0612 和春工商工設科舉辦全鎮中小學【旗山棋】設計競賽。(旗山國小六年孝班獲得第一名)
*0801 和春工商專校升級為和春技術學院
*1114 南二高旗山(尾)交流道通車 |
|
2000
|
民國89年
|
*0123和春商設科柯坤佑新作”台灣老火車站紙模型系列”發表
*0202南二高往屏東九如方向通車
*0219高雄觀光節(元宵節燈會)在旗山舉行,有上萬人參觀。
*天后宮、舊鼓山國小、旗山國小公告為縣級古蹟 |
|
2001
|
民國90年
|
武德殿重建 |
|
2004
|
民國93年
|
旗山上水道、旗山碾米廠登錄為歷史建築 |
|
2005
|
民國94年
|
旗山火車站登錄歷史建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