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鼓山招魂碑
旗山石碑

圖文:柯坤佑林喬凱 2006 03

此碑立於1905年,鼓山頂

左:清洗前,文字被青苔覆蓋看不清楚/右:清洗後,字跡已清楚可辨

從來義氣堪嘉經千年而不敝德名素著歷百世而常昭誠觀閩與粵之東西列辟也

前清國時釁隙頻生難免干戈擾動故自乾隆年間以來屢屢械鬥情狀傷斃命著均

有□番人彼何人斯有如奮不顧身亦幾以泥塗老今當逢 帝國彙入版圖我

皇上至德至仁十易星霜萬民永賴而我蕃薯寮廳官署之側有鼓山地昹遠來鍾

靈毓秀可追溯當日閩粵斃死靈魂與其閩籍立一義勇公廟於旗尾庄粵屬設一

義勇公廟於大路關(註)庄曷若將諸靈魂集合於鼓山頂招魂同社以為閩粵人子若

孫享祀不忒昔也視如仇?今也聯若兄弟異氣供如同氣佛情各具順情死者已

為沾恩生者亦勇為感德則閩與粵自無含冤抱恨之苦衷焉雖然閩與粵

不僅後先和睦之一端而有公共利益之義務及培育人才之資用尤當彰明較著

者也有如蕃薯寮區柯必從龍肚區鍾丁伯涂伯清月眉區陳太英張瑞和□莫垶

況瘁()資埤圳開通不惟有益於身心亦且有利於家國更有如溪州區陳大俊素

本慷慨義□愿將自己五十余甲之田園大租金獻納為崇文書院費用現?亭區

游化為萃文書院發起人瀰濃區林其英等捐資立產施渡後人于明治三十八年

有二十余甲田園為瀰濃公學校寄附則勒石立碑萬年而不得磨滅厥後登鼓山

而憑眺問其碑文某也義氣足欽某也德名可慕遂不禁抱腕當道以發其志士仁

人永垂而不朽云

                  黃耀光陳忠修唐肇堯何 □

                  莊 塗陳呈輝劉炳華呂保生

□□□□□□□□ □□□人蕃薯寮廳下周純臣陳連生宋守四劉元和等全敬刊

                  陳日成蘇玉輝丁爾?江德明

註:大路關,現高樹鄉廣興村

三士三士墓(左)

 

本碑與三十三士碑原本並立於鼓山頂,心胸狹窄的國民黨來了之後,大拆日本留下來的東西,兩碑都被賣給刻石碑的店,三十三士不見了,幸好招魂碑被搶救回來,放在旗山國小禮堂旁邊,後來再搬至鎮公所,最後才立在這個地方(不是原來的地方),原三十三士墓(左)蓋了一間沒路用的房子

註:日本治台時期,多尊重並保留清朝時期留下來的文物。

--------------------

阿財伯講歷史:

靈鼓山招魂碑
  故自從清朝乾隆以來,羅漢外門里蕃薯寮三族屢屢械鬥,傷斃命者數十人。若今當逢吾帝國彙入版圖後,吾皇上「至德至仁」千易星霜萬民永賴。
  溯三族閩人靈魂安放旗尾義勇祠,粵人即寄入高樹大路關安置祭拜,各族各自祭拜。
  而領台後將各族落魄之魂聚集於靈鼓山招魂同祭三族子孫同時日共同祭拜。
  其後三族人子孫,昔視如仇人,今若如兄弟。和睦共同利益資助地方培養人才。
  旗山「柯必從」,龍肚「鐘丁伯」「涂伯清」月眉「陳太英」「張順和」等備資開鑿埤圳。溪洲「陳太俊」將其三十餘甲園地租金奉納崇文書院費用,觀音亭「游化」為萃文書院發起人,美濃「林其英」捐資地產施渡後人。明治三十八年二十餘甲田園登錄寄付美濃公學校勒石。
註※
明治三十八年立碑。
明治三十九年起該子孫後世之三族共心同一祭拜義魂。

---------------------

站長柯坤佑白話講:

這塊是鼓山招魂碑,它的故事是這樣的,清朝乾隆年間以來,閩客時常械鬥,死傷慘重,兩族分別建立義勇公廟,祭拜械鬥往生的英魂,台灣納入日本版圖十年後的1905年,人民信賴政府,聽從政府的建議,把義民的英魂移至這個很有靈氣的公園共同祭拜,可以安撫往生者的靈魂,以前視若仇人,現在聯合起來像兄弟一樣。

石橋亨廳長呼籲大家一起創造利益及培育人才,蕃薯寮區、龍肚區月眉區埤圳開通,不只改善衛生,而且增加農業生產。溪州區陳大俊將五十餘甲田園租金捐獻給崇文書院,游化先生發起創建萃文書院,瀰濃區林其英等人捐錢給瀰濃公學校。他們的精神不會磨滅,登上鼓山看碑文可以知道他們的義氣和道德風範,值得我們學習。
招魂碑本來立於鼓山頂與三十三士碑一起,戰後,被打掉,後來撿回來改放在獅子亭附近。

相關資料:

認識台灣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