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同心赴義碑
旗山石碑

 

此碑立於1841年,鼓山頂(圖:林慧卿 200603)

 

道光二十一年籌備防夷閩粵番

三籍大和共矢一心捍禦外侮深

同心赴義

堪嘉尚乃建坊以垂久遠

按察使衙臺灣道姚瑩立

  姚瑩先生(一七八五-一八)事略

姚瑩字石甫安徽桐城人清嘉慶十三年進士幼鄉從

祖姚鼐為師故鄉古文見長博學多識復經濟才歷官

州縣海防同知兩淮監掣同知護鹽運使所至有聲政

績懋著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起海防戒嚴氏適任臺

灣兵備道兼按察使英軍數度分兵進犯均以氏督同

總兵達洪阿防守得宜將之人船俱獲臺海賴以聿安

□坊殆即道光二十一年氏激勵軍民壽防禦敵所立

惜日治時期損毀民國五十年始為旗山警察分局長

曾錫齡君發現以其具有史蹟價值不忍任奠廳棄愛

得同仁陳耳順張國鈞二君之助重為建立詎意七十

四年六月復遭建文廟工人破壞至可惋惜嗣經曾主

任克平繫心維護爭得旗山國際獅子會長邱福田君

暨語會友贊助使其重顯於世既誌姚氏保全臺灣偉

業復彰先民團結禦侮精神意義殊為深遂亦堪足以

矜式也爰為之記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王家儉敬譔

私立東海大學教授陳奠銓  敬書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二月榖旦

  這一塊石碑要妥為細心的保存下去,因為它的價值非凡,目前保存於中山公園內,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名家姚瑩在鴉片戰爭期間,任閩南防務兼福建按察史,屢次看到旗山地區閩南人、客家人和原住民之間爭亂不休,姚大人內心十分痛苦和感傷,於是呼籲地方人士要誠心重義,團結一致,不分彼此,利益共享,同心抵禦外來侵擾,特別用優雅的篆書勒刻石碑建坊,寬六十公分,高120公分,豎立在公園內,做為閩、粵、原住民三族能和睦相處,互信互諒的共識依據,特由長官立碑見證,並做為紀念之用。(文:高雄縣國民小學中年級鄉土教材)

石碑附近全景(圖:林喬凱200603)


石碑後面(圖:林喬凱200603)


1963年拍攝

道光二十一年籌備防夷閩粵番

三籍大合共矢一心捍禦外侮深

同心赴義

堪嘉尚乃建坊以□□達

按察使衙臺灣道姚瑩立

上碑於本年春初為余察覺誠屬臺海史蹟

鮮見者所書同心赴義旨在喚起民族團結

抵禦外侮勸獎忠義應予發揚光大惜薶沒

鼓山荊棘中歷百餘年未為人所發見此或

為日治時代免遭浩劫之故處此謠諑時起

海內風鶴頻驚之際余以為報國當秉

先賢遺訓開發揚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之愛

國道德砥礪攘利不先赴義恐後之真忠節

操恪遵

總統蔣公團結反共復國拯救大陸同胞之

偉大號召確保臺灣永遠與祖國一體則上

碑為之重建幸焉

旗山警察分局長曾錫齡撰立

中 華 民 國 五 十 年 七 月 七 日

--------------------------

阿財伯口述歷史

姚瑩 道光二十一年擊沉英籍來犯船艦「納爾達號」

道光二十一年聞悉羅漢外門里蕃薯寮地區,三族共居一域內,歷年屢屢持械互鬥,傷斃不斷,為此手書「同心赴義」勒石奉勸三族共同攜手伊心抵禦外來歐洲船艦入侵。
道光二十二年英軍艦隊再度侵犯吾疆域再擊敗英艦於淡水。
道光二十三年英指控妄殺遇難商船英人。
道光二十四年獲判無罪及達洪河
註:姚瑩任按察兼兵備吏,祖籍安徽桐城人氏,字石甫,清嘉慶十三年膺考進士。

-------------------------

站長(影片旁白):

這塊是同心赴義石額,它是1841年(也就是道光21年),由清朝官員姚瑩做的,那時羅漢外門蕃薯寮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旗山地區),有閩客原住民三族居民住在這裡,常常械鬥,死傷不斷。

姚瑩在鴉片戰爭期間,擔任閩南防務兼福建按察史,擊退來犯英軍,深感團結對外的重要。看到旗山地區人民之間常打架,他內心十分痛苦和感傷

於是他呼籲地方人士要團結一致,擁護政府,同心抵禦外來侵擾,立此石額於牌坊之上,希望三族能和平相待,互信互諒。
日本人來旗山時,將它移入公園

相關資料:

 

認識台灣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