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奇首頁

旗山聖若瑟天主堂(1959∼ )

天主堂紙模型/柯坤佑2001.2.22製作/網路及枝仔冰城有售

  1955年道明會玫瑰省會士戴剛德神父於旗山租屋開教。1959年建築落成,稱 「聖若瑟堂」(主保聖人),2003年由國銓營造有限公司(海順營造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整修,目前有「救主之母教區傳教修院」在此,也做為培養司鐸及傳教士的場所,有各國修士在此修道。
  建築形式仿歐洲許多聖堂的樣式,正立面是高聳的山頭,屋頂上方為耶穌立像,牆上龕有聖人像(左:西班牙聖道明;右:義大利聖方濟),兩側是重複的尖拱高窗,裝飾線條繁複,左右角塔莊嚴對稱,整體給人宏偉的感覺。(文:柯坤佑/圖:張淑美)

台灣的天主堂不少,也多有特色,我們來看看其他有特色的教堂吧!

屏東縣天主教萬金聖母聖殿


角逐全台百景高縣票選歷史之最
聖若瑟天主堂拔頭籌 旗山三景受矚目

莊金國

  文建會年底前將選出『全台百景』,高雄縣票選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十景參加角逐,其中,以旗山鎮三景分占一、二、六名最受矚目。縣治鳳山市連被推荐徵選的建築景點也掛零,顯示都會開發未能兼顧歷史建築。旗山號稱﹁香蕉王國﹂,從清領、日治到戰後留下不少別具風格的建築物。
  得票數居冠的聖若瑟聖堂,外型有部分像屏東縣萬金天主堂,建於一九五九年,哥德式造型,立面開圓拱,模仿歐洲文藝復興後期流行的對稱尖塔,並有一仿玫瑰花窗的浮雕,建物左右衛塔立扶壁,塔頂上做雉堞,兩旁側面是重複的尖拱高窗,壁面建材均為洗石仔。
  聖堂一樓原是醫療所,後來接任的神父另在聖堂旁蓋一棟三層樓房的醫院,數年後因缺乏醫生而關閉。目前聖堂一樓當做辦公室,二樓為教堂。
  這座天主堂係戴剛德神父開教創建,請義大利建築師設計,歷經四十餘年風吹雨打,外表已斑剝,天花板有多片漏雨的痕跡,門窗木頭也已陳腐變形,內牆及地板亦有待整修。整體整修經費估算約需九百萬元,正苦於籌募不易,如今獲選高縣第一歷史建築景點,或許能引起社會大眾注意而捐款支助。
  第二名的旗山舊火車站,一九一0年落成,屋頂左邊為尖角椎體的候車室,右邊為三角形山頭,建築構圖呈現均衡之美,目前規劃整修中,從九曲堂至美濃的旗山糖廠小火車客貨運輸路線,在糖廠停產前早已停駛拆軌。旗山站設計、建造的最精緻,坐落於市集的中山路頭,地方利益團體數度發動拆遷、打通交通要衝,以利地方發展,幸經藝文界人士陳請保留史跡而倖存。
  旗山中山路老街有三十二棟二層樓巴克洛式建築,每棟的山牆、元素、細部雖不同,但因運用相同材質,予人整體和諧的感覺。這次票選得到第六名,不愧是當年街道風貌改造的先鋒。
  旗山被推荐徵選末躋身前十名的歷史建築,另有鼓山里莊宅、竹峰里蕭宅。莊宅因道路拓寬及左右護龍被承租者破壞,僅剩兩進一落,以第二進最完整,廊道簷下木雕彩繪精美,門窗上的藻飾華麗。蕭宅是書香門第,旗峰詩社社長蕭乾源住家,融合洋樓與台式樓房的建築特色,受巴洛克風格影響,山頭立面屬台灣早期牌樓,二樓內縮,前留空間作為露台,可惜木造屋頂、樓板均已坍塌。
  高縣十個建築景點、除旗山三景之外,其餘分別是梓官赤西村郭宅、橋頭火車站、林園鄉港仔埔安記棧、阿蓮鄉石安村蘇宅、岡山舊水塔、大樹鄉竹寮村三和瓦廠、美濃鎮獅山里張宅。十景中,三和瓦廠可說其貌不揚,卻是高屏地區僅存的傳統瓦窯。

高縣票選歷史建築十景拔得頭籌 旗山聖若瑟堂角逐全台百景

善導週刊 顏秀靜

  今年高雄縣文化局舉辦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活動,旗山聖若瑟堂從18個景點中脫穎而出,而且拔得頭籌,縣府頒獎時,現任本堂神父施安東帶著教友出席了,難得的是當年開教建堂的戴剛德神父也參與盛會。日前旗山聖若瑟堂正代表高縣,角逐文建會主辦的全台百景票選,相信必然也會獲得大家的青睞。
  西元1955年,道明會戴剛德神父來到旗山租屋開教,當時以此為傳教中心,再深入至美濃、六龜等地。翌年第一批慕道者領洗,而元1957年建立第一所小聖堂,兩年後戴神父購地建堂,親口設計興建,承造人為王朝騰 ,大寮聖尼各老堂、五塊厝聖味增德堂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兩座教堂外觀幾乎一模一樣。
  旗山天主堂建築形式有哥德風格,正面兩側為厚重角塔,整體有三層感受,各自以三角牆、圓拱形、高窗及繁複的線條搭配,給人壯觀、宏偉、莊嚴的感覺。常使路過的旅者為之驚豔,更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和春技術學院的老師還將教堂製作成精美紙模型,好讓更多人認識它。
  美中不足的是,教堂腹地狹窄,前面視野被民宅阻擋,未能鄰近大馬路,嚴重阻礙教堂發展,實為一大缺憾。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旗山天主堂以「聖若瑟」為主保,聖堂正面左邊為聖道明雕像,右為方濟各;入門處上方有圖案,經過解讀原來是救世主三個字,戴剛德神父當年確實花費相當大的心思在旗山天主堂。
  說到教堂內部的陳設,它有梵二前的祭台(神父背對教友做彌撒),供奉四部福音等,想當年顛峰時期聖堂坐滿教友的盛況,一定十分壯觀,與今日教友流失,主日天僅10來位進堂的冷清景況,令人不勝唏噓。

整修聖堂經費無著落

  旗山天主堂建堂至今40多年,經年累月風吹雨打,外表斑駁不堪,雖有滄桑之美,但屋頂多處滲漏,檢修不易,彌撒時如果下雨,還得躲雨,天花板吸水吸飽了,還會重重的摔下來,經過幾任本堂神父的整修仍舊不理想。
  此外,門窗木頭陳舊,嚴屯腐爛變形,內牆及地板也有待整修,估計費用在900萬左右,旗山堂區是一個人口外流的地方,自行籌措財源能力有限,亟需教友解囊相助,完成整建計劃。

天主堂的整修,壁畫部份由義大利畫家(左)執筆,他不太願意張揚自己的畫作,孟迪隆神父(院長,右)趁他不注意拿在他後頭合影,此壁畫的意義是"Love your enemy, and I will come soon." (愛你的敵人,我很快就會來),大家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對身邊的人不聞不問,就像敵人一樣,對其他陌生人(譬如遊客),還更糟糕呢?

畫家的簽名,雖然我看不懂他簽什麼,但是他可是歐洲皇室御用的畫家,剛剛幫西班牙王儲的結婚典禮畫完壁畫,馬上又趕回旗山趕工

院長舉動被畫家發現......

 

救主之母教區傳教修院帶來契機

  旗山聖若瑟堂一樓原是醫療所,當時由道明傳教修女會負責,後於1964年遷移至屏東三地門。後來接任的本堂神父另在聖堂旁蓋一棟三層樓房的醫院,但於數年後因缺乏醫師而宣告關閉。1982年教區以五塊厝聖味增德堂與道明會旗山聖若瑟堂互換,旗山堂區開始由教區管理。1986年教區移交給義大利外方傳教修會管理。1992年又交還給教區,另闢救主之母教區傳教修院,培養司鐸向台灣、中國大陸、海外華僑宣傳福音。
  近幾年旗山修院陸陸續續晉陞多位新鐸,最壯觀的場面是一次有6人升神父,這個月8號又祝聖三位執事,修院擴建的腳步與之相比,實在嚴重落後。單樞機一直夢想找到理想的土地建設新修院,他將一切的計劃就交托給救主之母一中國之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