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60天】【回作者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第六章 車水馬龍

  
  "路是人走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人的地方那有路?
  菲國人口雖有大千萬,然而他們都集中在大都市,在農村的"人口製造工廠"裡所生產的小孩,長大之後還是會湧到大都會去謀生,留在鄉下的就侷促在簡陋的"竹屋"一隅,加以菲國幅頁是台灣本島面積的十倍有餘,因此許多省份許多地區看起來就"人煙稀少"而"地大物博"了。路,看起來都是大路,照理說,若有長遠的規劃,菲國的交通事業是很有前景的。小路很少,不像台灣的產業道路,鄉間小道,四通八達了。
  在菲國農村要找到一條像樣的柏油路那是難上加難,因此依著訪問的行程,往往去看一個四健會小小的Project,不知要奔跑在多少的碎石路上,然後帶著滿身的塵土,"白髮蒼蒼"地回到"家"。記得在Guimaras這一省(6萬公頃的一個小島,人口I0萬4千),泥土是黃紅色的,大部份是碎石路,因此訪問農家回來,我們都變成了紅毛蕃。
  菲國省與省之間的界限,光是在同一個大島上,就像台灣,縣與縣的界限,並不十分明顯,勉強可以認得出來的除了農業景觀稍有不同以外,那就是路況的好壞借資區別了。也許菲國政府是實施地方分權制度吧?然而,假如我們可以拿台灣交通發達的景況來比的話,這種省與省之間交通的差異就正如"龜笑鰲無尾"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據說菲國在馬可土時代,對於菲國交通事業已有完善的規劃,當我們攤開菲國地圖,省與省之間都有High way相通,島與島之間亦有海運相連,然而直到目前,徒有計劃,大部份尚未實現,遑論鄉間道路?理由只有一個:沒有錢!筆者認為,縱使有了錢,不是由於政情不隱浪費了一大半,也會被政府官員貪污了一大半,君不見柯拉蓉總統剛從美國貸到13億的美金回來,十二月一日的兵變恐怕就打掉了二分之一,而且菲國官員的貪污也不是空穴來風,從馬可土時代,到柯拉蓉時代還是沒有辦法使它改變多少,試想這樣的一個國家,如何建設、發展?如何使農業振衰起疲?
  筆者曾經住在Banay島上的Aklan省,發現菲人築路的方法與台灣不同,而且絕大多數的路面是如此建構的:他們先挖平並清除路面,舖上細砂與碎石的級配,路中設置"板模",左右兩側平鋪鋼筋鐵條,再以人工灌注混凝土,速度奇慢無比,分段實施,曠日費時;照理說,如此結構,必然是堅固耐用的,但車行其上並不舒坦,而且在Pangacinan省發現這種路面一旦損壞,並不易修護,筆者實不懂其中道理熟優熟劣?是否菲國缺乏柏油瀝青呢?
  十一月七日筆者與同伴鄭福山先生,曾經在Ilocos Norte省到La Union省二百五十公里的行程中發生一次非常嚴重的車禍,好在佛祖庇祐,毫髮無傷,但我們的高級巴士車頭擋風玻璃全毀,對方吉普則車毀人亡。肇事原因,我想應該是因在上述這種難於修補的路況上。
  菲國陸地上的交通工具種類繁多,有自行車、摩托車、馬車、牛車、汽車、卡車、火車等等,然而鐵路交通,筆者僅在路過馬尼拉市中心時,瞥見一小段高架火車,其次就在Negros Occ.省看到糖廠運甘蔗的小火車,如此而已。
  有趣的是,您可以在熱鬧的馬尼拉市中心中國城一帶,一睹馬車夫如何熟練地駕駛著快速的馬車,在穿梭不息的現代化車種當中行駛自如,蔚為奇觀,同時應了一句中國成語:車水馬龍。
  此外,菲人善於變造車輛,"節約能源"。自行車、摩托車全部改裝為三輪車,稱為〝Tricycle〞,用來輸運旅客。一輛自行車可載客3-4人,一輛摩托車可搭載8-10人(圖6一1),而一輛吉普車(Jeepny)可以變成"雙層巴士",載客量高達30人之譜,從來沒有警察干涉,我們戲稱這些Over loading的菲人都是猴子,而我們也曾經當過猴子一次,滋味挺鮮的!


(圖6一1)


  雖然菲國給人的印象是貧窮、落後,可是在鬧區的市中心,各種豪華的車輛屢見不鮮,一種看法就是貧富懸殊太大。筆者認為菲國政府是與大多數的人民站在同一陣線上,是屬於貧窮落後的族群,因為拿他們接待我們的公務車來說,只要您仔細一瞧,所有的車內儀表,沒有一個是在工作的,而且引擎的"音響效果"再配合顛簸的路況,真叫人難耐Disco的煩躁!所有的公務車,十之八九都是如此一幅德行呢!
  好在菲國農村境內,大部份地區,車輛本來不多,行駛容易,否則的話,我想,把菲國政府這批公務車輛集中到台北行駛的話,台北一天就要爆炸!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