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處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香格里拉,縣府興建客家文物館,2001年4月28日開館,陳水扁總統非常重視這項保存客家文化的文物館,特地前往主持開館典禮。
客家文物館位於美濃中正湖畔,中正湖為高雄縣僅次於澄清湖的第二大湖泊,美濃開庄時已有中正湖原來雛形「埤頭圳」,後漸修築而成聞名全省的美濃中正湖,客家文物館是整個美濃和客家族群生活智慧與藝術文化結晶的典藏和展示館,興建於中正湖畔,更使名湖增色生光。
美濃為全國最具客家文化特色的鄉鎮,傳統手工藝「油紙傘」享譽全省,名聞中外,全鎮到處充滿文化氣息,加上近年來經統計又是博士最多的鄉鎮,成為譽滿全國的文化大鎮。
全鎮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客家人,是台灣地區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與高雄縣其他鄉鎮有顯著不同的文化特質,在民謠、語言、服飾、手工藝品方面,都保留著完整的客家傳統內涵。
工商業社會型態,導致美濃人口嚴重外流,原屬於農業社會的米食文化、客家服飾、語言等,也逐漸式微或被同化,可貴的是美濃因種植高利潤的經濟作物菸草,使務農人口依舊有一定比例,每年兩期稻作,使美濃曾同時享有「高雄縣穀倉」和「菸葉王國」的美譽。
美濃在如此有利的物質條件下,得以保留自成特色的客家文化圈,因此與「客家」密不可分,高雄縣政府有鑑於維護客族文化的重要性,斥資一億餘元在中正湖邊興建美濃客家文物館,將美濃客家文化加以保留傳承。
美濃客家文物館的誕生,意味著一項將血脈與土地脈絡相連的文化工程,將抽象的本土意識催化成具體行動力量,設計功能上主要目的是「展示行為」,空間動線配置上,使參觀者能「親近文物」,實地參觀時,除常設展示區及特展區外,可讓從事文史研究和文物蒐集者研究的資料室、教學用的研習室、講座和表演用的活動區、休憩的庭院設計等,每間文物館或博物館都有特殊設計風格,從正門走進參觀時,即可發現不僅是一個展示文物的空間,充分的文字說明、大量的圖片與視覺藝術設計,讓人大開眼界。
該館具有研究教育及社區活動的多樣功能,建築配置取向以靈活的合院建築群落安排,發揮豐富與有機的空間特性,引借美濃既有的合院、菸樓、豬圈、騎樓門廊等空間規劃元素,予以轉化、延伸、植入、創新,使其融合於現時時空,希望能與所有鄉親、縣民,以及關心客家文化的國人,見證半世紀經濟榮景的菸樓、傳誦美濃開庄史的永安街、繼承傳統客家居民佈局的夥房、綿延原鄉記憶的藍衫等,讓台灣客家最後原鄉美濃,提供立體的活教材。
美濃客家文物館軟體展示規畫師,試圖從美濃大量文字記錄與歷史文獻中,找出「視覺傳達」的豐富性,其中還須配合美濃客家文物館的五大功能,與相關機制需求,設定客家文物館的軟體展示理念---
教育功能:希望成為收藏文化的寶庫,保留客家文物,發揚傳統價值。
休閒功能:促使成為美濃知性之旅的重鎮,展現美濃風情、客家文化的精髓,結合紙傘、陶藝、客家小吃、黃蝶生態等觀光資源,積極向外展現美濃之美,增加民眾參觀文物館的興致。
學術功能:館內呈現的「美濃學」,希望能成為客家研究中心,不僅可看到實物展出的文物史料與客家人的物質文化,同時透過展示規畫,呈現美濃客家精神文化,廣泛蒐集海內外客家議題的相關專書與資料,提供研究人員從事客家學術研究之用。
整合功能:以美濃客家文物館為基地,凝聚客家人力量,公共空間與議題設計,希望能激發海內外客家人在此聚會,共商客家人的未來,除展示外,並發揮資訊站功能。
社區功能:突顯土地與人民的密切關係,期使客家人保衛鄉土的傳統精神源遠流傳,透過情感展示與訴求,強調文化價值,使都市化對老聚落產生的衝擊降到最低程度,呼喚參觀者群起拒絕任何使山水變色、生態破壞的不當開發。
2004.11.15台灣日報「地方采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