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黃山高  
  [ 作品首頁 ] [ 旗山奇首頁 ]
 
 

中國樂器依製作材質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叫做「八音」,而客族由中原流離遷徙至廣東蕉嶺和梅縣一帶,不停吸收與融合各地民間音樂,並保存自己原有風格,逐漸演變成特殊的「客家八音」。

客族遷徙到台灣,輾轉融通的客族樂班,被人稱為「八音班」或「鑼鼓班」,屬於中國地方鼓吹樂隊,廣泛流傳於民間,舉凡婚喪喜慶或迎神廟會,都免不了吹吹打打。

客家八音在以往農業社會演奏的場合有四類:第一類為農曆祭祀的廟會演奏,每年元月15日上元節的起天神,1月至3月各村落的接媽祖,以及客族所供奉的恩主公、五穀大帝、觀音菩薩、三山國王、城隍爺和義民爺等各神祗誕辰,農曆7月15日中元普渡廟會,農曆10月15日下元節還天神,以及各寺廟落成建醮大典。

第2類為喜慶中的演奏,有春節時的噴春、婚禮、祝壽誕辰、文官及第舉行文廟祭典儀式之演奏等;第3類是與台灣的北管亂彈相結合,做為戲劇演出時的後棚或後場音樂演奏;第4類為莊嚴肅穆的喪禮演奏。

客家八音平常分為5種組合,4人組通常用在規模較簡單的廟會,因人數少,演奏的樂曲比較簡單;5人組出現在客語俗稱「打醮」的廟會,以及一般婚喪喜慶,演奏曲目比4人組多,音響也較為豐富;6人組是客家八音演出時最通用的一組,可說是民間表演的標準型,所有八音各類曲目都能演奏;7人組一般在特殊的大場面才使用,而8人組吹場音樂時可以有四把嗩吶齊奏,聲音宏亮,有浩瀚雄壯之氣,演奏八音音樂時,可把所有的伴奏樂器包容進去,做出齊全豐富的音響效果。

「吹場樂」就是一般民間所說的鼓吹樂,是純粹的吹打音樂,使用的樂器除嗩吶外,只有傳統的民間打擊樂器,無論是祭典、迎送神靈、迎送賓客或迎神賽曲,都會演奏此類音樂,吹奏內容多是傳統曲牌,以北管曲牌居多,小部份南管及其他地方音樂牌子,曲目相當多。

「絃索樂」即一般民間所謂的八音,它是民間小樂隊合奏,演奏形式除嗩吶合奏外,其餘則由民間傳統樂器來伴奏,此類音樂功用多含有表演性質,在祭禮或迎送賓客時並不適用,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也有傳統的大曲,還可表現唱腔的模擬,客家八音常吹客家戲、亂彈戲,在台灣偶爾也吹歌仔戲,客家山歌9腔18調,也是客家八音的主要曲目之一。

2003.1.10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