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黃山高  
  [ 作品首頁 ] [ 旗山奇首頁 ]
 
 

客家民謠為客族極特殊的鄉野俚俗傳情方式,打情罵俏饒富生活情趣,有9腔18調之稱,一般認為是因客家民謠種類繁多,有人則認為是因廣東省有九種不同口音,因鄉音不同而導致唱腔不同。

「9腔」包括海陸腔、四縣腔、饒平腔、陸豐腔、梅縣腔、松口腔、廣東腔、廣南腔、廣西腔等9種。

「18調」指歌謠裡有平板、山歌子、老山歌、思戀歌、病子歌、18摸、剪剪花、初一朝、桃花開、上山採茶、瓜子仁、鬧五更、送金釵、打海棠、苦力娘、洗手巾、賣酒、桃花過渡、繡香包等18種調子。

但有些學者認為客家民謠無法只以9種腔或18種調子涵蓋,更有人認為9腔18調是客家採茶戲的唱曲。

客家民謠據說有千餘年歷史,起初是為了抒發喜怒哀樂情緒而哼出的單調歡呼或哀嘆聲,後來配合撐船、挑擔、砍樹、走路等自然活動哼唱出聲,以表達情緒或壯膽,或向對岸和遠山的人對話,而逐漸演變成歌調。

目前台灣流傳的山歌,可分為老山歌、山歌子、平板等3種主要的調子,任何歌詞都可由唱的人自己即興創作。

老山歌又稱大山歌,是最原始的客家民謠,曲調悠揚、豪放,節奏流暢自由,聲音拖得很長,只要是同一類型的歌詞,不管內容為何,都可用這一種曲調唱出;山歌子由老山歌變化而來,但節奏固定,不像老山歌自由且較為快速;平板又稱改良調,是由老山歌和山歌子演變,也是山歌由荒山原野慢慢走進茶園、家庭、戲院的一項變革,平板使山歌由原始的自然小調進入大調的雛型,感覺更開朗、詼諧。

山歌子與平板的曲式、體裁、格局均相同,甚至所使用的歌詞也可相互適用,因此很多人分不出何者為山歌子,何者為平板,有人說山歌子較婉轉動人、高亢嘹亮,平板則較平淡、低沈渾厚,其實唱得好的人,照樣能把平板唱得婉轉動人,平板固較低沈,但也有高亢嘹亮,把結尾提高上揚的唱法,音域、音質因人而異,殊難定論。

而小調如桃花開、思戀歌、12月古人等,特色是每首小調的音調與詞句都是有心譜出而經久不變,有一定的歌詞和歌譜,可用現代五線譜及簡譜來記載,客家山歌饒富生活情趣。

2003.3.11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