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黃山高  
  [ 作品首頁 ] [ 旗山奇首頁 ]
 
 

   古人深信倉頡造字,使人類跨向文明,因而尊其為聖人,對其所造之字敬為聖蹟,先民敬字惜紙,特地建造敬字亭焚燒字紙,期使字紙能像浴火鳳凰上達天聽,保佑後人文思暢旺,高中科舉,而能光宗耀祖。

    敬字亭又名聖蹟亭、敬聖亭、字紙亭、惜字亭……,從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共有百餘座建於全省各地,名稱不一,目前僅剩十餘座,美濃五座保存完整,尤其位於下庄的「瀰濃庄敬字亭」,是目前全省唯一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保護的敬字亭,極具歷史教化意義。

    瀰濃庄敬字亭起造年代和發起興建者,因缺乏文獻資料考據,眾說紛云,莫衷一是,依高縣文化中心「知性之旅」,記載為乾隆34年(1769年)原鄉子弟梁啟旺集資建造。

    美濃鎮誌則參考漢聲、漢光雜誌,而載明為原鄉客梁啟旺倡議興建敬字亭,右堆總理林長熾集資籌建,於乾隆44年農曆10月3日興工,經94個工作天完成。

    但依「六堆客家鄉土誌」,則記載為清光緒18年(1892)至光緒21年第11代右堆總理曾榮祥,發起興建上下庄敬字亭。

    綜合現存史料記載,並由耆老口述,最早的瀰濃庄敬字亭,可能是較原始的土磚堆砌,嘉慶末年首度重修,右堆總理瀰濃庄管事林長熾時年40歲,才集資造就較具規模的敬字亭,光緒15年二度重修。

    21年(1895),原建敬字亭毀於日軍與六堆義民軍交戰砲火中,時任右堆總理的曾榮祥才發起重建目前的上、下莊敬字亭,迄今已百餘年歷史。

    瀰濃庄敬字亭上層,原奉祀神明有制字倉頡聖人、大成至聖孔子、梓童文昌帝君、朱衣星君、和魁斗星君等五位,重建新亭時,卻將碑石棄置一旁,使近2百年的真正古蹟遭冷落遺棄,現存敬字亭古蹟在沒有「廟公」(原建神碑)情況下,而鬧出了祀主不明,致使有關單位立碑記載錯誤的情況。

內政部於1991年5月24日公告瀰濃庄敬字亭為三級古蹟,經數度整修,景象煥然一新,卻出現碑文記載錯誤的不當情形,經各界抨擊後,主管單位又改造敬字亭周圍景觀,同時將碑牌拿掉,敬字亭重修數次,卻愈修愈走樣,完全失去原來風貌,暴露出古蹟維修經費經常被胡整消化的不良情形。

高雄縣政府再將金瓜寮聖蹟亭列為古蹟,對於發揚古人敬字惜紙精神,極具教化意義,金瓜寮聖蹟亭採用清末傳統形式的磚材及古式灰漿建造,應屬清末或民初之建物,約有百年歷史,造型古樸獨特,其內部最高處,奉祀有紫陽夫子制字先師,即昌頡之牌位,頗有特色。

下庄敬字亭完全走樣之後,其他敬字亭仍保存原來古樸風味,縣府好意列為古蹟,藝文界人士卻唯恐被列為古蹟之後,反因消化經費而成為不倫不類的「走樣古蹟」,希望不要步入瀰濃庄敬字亭後塵。

                                            台灣日報「台灣風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