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黃山高  
  [ 作品首頁 ] Wednesday Apr 9, 2025 [ 旗山奇首頁 ]
 
 

  「鄉鎮風雲系列」是我跑新聞同時投入地方文史工作想要完成的套書,「六堆風雲」比已出版的「羅漢風雲」耗費心力,為了讓客家鄉親能以自己母語閱讀,很多對話以母語呈現,用字上出現許多困境,須一一用心突破。

  舉例來說,客語「我」、「我們」並無適當用字,目前流行的客家歌謠採用(左人右厓)的拼字,但電腦上和字典上都沒有那個字,非客族人士實難意會,所以我選用大家能懂且音準相差不多的「俺」字代替,我們就用「俺等人」,相信不管任何族群都能意會、看懂。

  母語表述,一直是我堅持的寫作方式,甚至在參加文學獎比賽時因而經常吃虧,我依然掘持,2003「黑暗之光」全國文學獎,葉老石濤先生評審我的小說「窗」為第一名,但因我使用母語,而讓其他評審「霧煞煞」刷為小獎,我在創作與得獎感言中敘述——

  「名作家江明樹告知我獲黑暗之光文學獎小獎,他透露一位全國知名的文學家評選我為第一名,我真對怹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我的文章都有許多客家母語,會讓評審傷腦筋。

  曾有其他知名作家,在其他文學獎中評審我的文章時給我第一名,包括曾獲省府優秀作品甄選獎和高縣鳳邑文學首獎的「六月」,也曾在高縣鳳邑文學散文獎評審我的「大象山下情」為首獎,但都是在不懂客語的評審手中被刷為小獎。

  許多名作家再三建議我改變語言敘述方式,但我們方言中的河洛語已不再被文學界排斥,為何堅持用客家母語的文章就要被封殺?且我都有國文旁白註解,我不服之餘還是會堅持到底……

  真感謝那位完全不懂客語的評審,他甚至還和文學界好友談到此事,才讓我知道怹的偉大!」

  陳水扁總統到高雄為我們頒獎那天,葉老和我們幾位受獎人都在後台貴賓室,他當著獲得大獎的作者面前,還是鼓勵我繼續用自己的創作方式,才能顯現本土文學之美,感動之餘,當然須遵從當代文學前輩大師教誨,擇善固執!

  先祖黃袞是「六堆」義民軍總副理,留下一本當時出堆作戰的戰爭日記「邀功紀略」,先父黃仰賢來台後,尋根至旗山鎮與「旗美褒忠義民廟」隔鄰而居,對「六推」史實考據具有極重要的拾遺補缺文史意義,父親生前念茲在茲,囑咐我將該份史料妥善收存,並予以公佈。

  鍾鐵民老師獲知先祖留傳「邀功紀略」手抄本,正值高屏地區文史學者專家投入數年心力重修六堆客家鄉土誌期間,希望我將「邀功紀略」提供編撰委員參考,負責考據的郭維雄先生非常積極認真地考證,甚至到故宮博物院影印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印證先祖手稿記載確實無訛。

  郭維雄先生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中,發表「從黃袞《邀功紀略》探討清代台灣南路六堆義軍的事功」,指稱經其比對相關文獻記載後,確認這份原始史料既屬二百年前的鄉土實貌記載,又是針對清代台灣史上最大一次民變的第一手報導,並且在許多史實描述上都能夠彌補傳統史料記載不足的缺憾,使得過去對林爽文事變與閩客關係的迷團得到解釋……(包括乾隆朝奏摺和他發表的心得報告,都以照相方式在本書中據實呈現,特此感謝他付出心血,並慨允引用其報導。)

  郭維雄先生發表後,引來大陸學者重視,去年特地尋訪至屏東,請人陪同尋根至「旗美褒忠義民廟」與寒舍考察史料,並逐頁拍照帶回整理。

  先祖的手稿,以傳統文言文方式書寫,如要廣泛讓世人了解,須譯成白話文較為順暢,但仍顯得沉悶,因而改編成戰爭故事,讓一般大眾較能接受,遺憾的是實在繁忙,沒有巨細靡遺地傳譯,一方面也唯恐太過冗雜使人無心閱讀,所以用節錄方式,僅將重要戰役載明,如讀者有興趣,自然可以在附錄的原手抄影印本中去查考,或請讀者諸君不吝指教!

                            黃山高 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