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美地區香蕉興衰概述
吳銘雄(青果社退休員工)
香蕉於日治時代,就有株式會社外銷日本之紀錄。光復後台灣香蕉繼續外銷日本,當時已『埔』場制辦理外銷,在高屏區以旗山為大宗產地。由地區種植面積較大者(俗稱大蕉農)設有埔場,以當地之地名為商標出貨,然後由貿易商統一收購外銷到日本,經過中間人之剝削,蕉農所得利潤有限。民國50年代當時經濟部長李鼎,徐柏園任農委會之主任時,體恤蕉農辛苦,獲准設立台灣青果聯合社,台中分社、高雄分社,各社自己選出代表,理事、監事等組織團體。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承辦業務為高屏地區香蕉、柑桔、鳳梨、西瓜等水果外銷。因此高屏地區都設有產地辦事處;如旗山有兩個辦事處、美濃、里港、高樹、鳳山、屏東地區、南州、佳冬、竹田、萬蠻、萬丹…等等,各辦事處有主任、副主任、推廣、企劃、包裝、運輸、品管等各股、每個辦事處都有20∼30餘甲之香蕉種植面積。52年前後後埔場租予青果合作社,由各地辦事處派專業人員任職場長。
香蕉的種植與病蟲害:
香蕉是塊莖吸芽分植,每分地7X7.5尺可種植約二百株,蟲害以芽蟲與象鼻蟲危害最烈,至於細菌性病害,以萎縮病(俗稱瘋蕉)受害較小。60年後才發現香蕉黃葉病,為香蕉史上一大癌症,嚴重者全部枯萎沒有收成。
青果合作社與蕉農的甘苦:
50年代前蕉農因利潤關係,耕種普遍靠天吃飯,未立柱子,時遇颱風災害收成有限,且當時稻米價格比香蕉為高,故鮮少人種植香蕉,植株面積不大。51∼60年間,理事主席吳振瑞感於蕉農的心血都被貿易商剝削,故向中央爭取55制,因而香蕉種植面積大增,蕉農大賺,農村紛紛改種植香蕉,鄉村一片繁榮;農村房屋,住家生活大為改善。當時吳主席又積極爭取產銷一元化,奈何蔣家時代,沒力抗衡中央,於民國58年間,爆發了金碗、金杯案判刑,服刑完後,遠赴東瀛養老,直到蔣家易主時始返鄉(屏東)。58年代香蕉節節滑落,日本斷交,外銷數量驟減,產量高於外銷數量,形成滯銷,蕉農叫苦連天,雖然62年爭取到一元化,奈何日本的需求量不高,加上菲蕉競爭,又遇上黃葉病侵襲,從此香蕉事業,一厥不振。
(郭天祿先生提供)
(郭天祿先生提供)
溪洲路旁種滿了香蕉,右邊的榮美冰果室至今仍在營業(郭天祿先生提供)
聽說當年要趕船班,都是香蕉車在撞死人,蕉農用離阿卡載香蕉(還要用棉被蓋)交給埔場(郭天祿先生提供)
裝香蕉的竹簍,吳振瑞先生就是為了保護做竹簍的生計,與中央對抗而被抓去關的(郭天祿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