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旗尾線舊鐵道
旗山車站


圖文:柯坤佑、喬凱、佳珍、唐泳翔2006 09

  旗尾線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鐵道,光復後改屬台糖公司旗尾糖廠鐵道。明治43年8月20日開始營業。沿途經(括號內為舊名)九曲堂/公館/龍目/大樹(大樹腳)/洲子/溪埔/田寮(麻竹)/麻竹/麻竹/統嶺坑(統嶺口)/嶺口/和尚、南勝/上和尚、尚和/新光/大竹、(石勞)碡坑/旗糖溪州、大州(溪州)/大山/武鹿/北勢/三協/旗山(蕃薯寮)/旗尾/調配室/中壇/牛埔/美濃(彌濃)/埤頭/竹頭角

2006年古蹟日,由旗山鎮教育會承辦,文化局接受會長柯坤佑提出旗尾線懷舊之旅的提議,於是有此行程的安排,由於舊資料難找,特別請阿財伯、江明樹先生出馬,為本活動增添不少可看的資料。

九曲堂站

現在的九曲堂站



(舊站照片,取自台鐵網站)

 

站前的台鐵服務處及其對面的老厝

 


九曲堂站前尚有一間貨運管理站老建築,可愛哦∼(柯坤佑攝20020907)

 

以前糖鐵與台鐵中間就隔著這個倉庫(轉運用),許世昌主任以前常坐這列火車到屏東

 

阿財伯坐在舊車站的位置,遙想當年來九曲堂批甕回旗山賣的情況

 

圍牆遺跡,透露出悠久的歷史

 

建築樣式優美的鳳梨會社

 

飯田豐二紀念碑


車站附近一間土地公廟旁公園內,有日治時期亞洲第一長橋∼高屏鐵橋的建造人:日人 飯田豐二紀念碑
註:這個紀念碑離車站不過約一百公尺的地方,想必當地人應該都知道才對,我便問站前商店這個紀念碑在哪?她們的回答讓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不知道ㄋㄟ∼∼∼太恐怖了吧!中華民國去本土化的教育實在太徹底了,徹底得令人不寒而慄,不管這個人是什麼國籍,對台灣有貢獻本來就要記住人家的啊!(柯坤佑攝20020907)

 

這是往龍目井的舊鐵道路線,遊覽車勉強可以通過,有古風

  九曲堂的舊名叫做九腳桶,其由來傳說不一,因年代過久,已無從查考,後來改名為九曲村。在現今九曲堂火車站的旁邊有一棵大老榕樹,那棵老榕樹的位置,就是以前小火站–九曲堂站的位置喔!看到這棵老榕樹,你就知道小火車的歷史有多久遠了吧!在老榕樹的一旁有個地下道,那個地下道的上方,是以前小火車站來往大站的天橋(舊九曲堂車站在現在新站的後站),後來小火車站拆除,天橋也跟著拆除了,興建地下道。 再往老榕樹的旁邊走去不遠處,你可以看到一棟超可愛的建築物喔!那就是『九曲堂鳳梨會社』,也是大樹人口中的鳳梨罐頭工廠。九曲堂盛產鳳梨,日治時代設立鳳梨罐頭工廠。再加上九曲堂是「大火車」和「小火車」的轉運點,所以更為興盛。不過,鳳梨會社在光復後改建為軍屬汽車修護廠,後來也一度作為眷舍使用。 緊接著在九曲堂鳳梨會社的斜對面,你可以看到一座昂然矗立的紀念碑–『飯田豐二紀念碑』,飯田豐二是日本靜岡縣人,明治時期飯田豐二在台負責建設屏東線鐵路。當他在建造下淡水溪鐵橋的時候,因為認真盡職,積勞成疾,逝世於台南醫院,享年四十歲。飯田豐二死後由他的好友–小山三郎等人,集資興建紀念碑一座,位於車站北邊一百公尺處,紀念碑面向下淡水溪鐵橋,就是今日俗稱的舊鐵橋,並將飯田豐二「遺墨」埋藏在此。


龍目井站

這是舊鐵道橋遺跡,非常難能可貴,龍目井站大約在橋對面鳳梨園的位置

 

這是龍目井往大樹方向的鐵道遺跡

  高雄縣大樹鄉的龍目村,其命名的由來是因為當地的地勢形態,就好像一隻龍的形狀,加上兩口井,好像龍的眼睛,所以便命名為龍目村。我們可以看到現今照片中的小鐵橋,就是當年小火車行經的鐵橋,而鐵橋後方有建築物的地方,便是龍目火車站。

  到龍目村,一定得看當地那口渾然天成的〔龍目井〕,龍目井位於龍安宮後方,井的大小約50坪左右,據當地一位非常熱心的阿伯說:「這口井一年四季總是源源不絕,以前全村的人都仰賴這口井水,這兒的泉水非常的甘甜、清涼,家家戶戶都來這兒取水,神奇的是,水還是會繼續湧出來不曾間斷,直到現在都不會乾凅。」

  說到這兒,那位超熱心的阿伯還問我們要不樣取水啊?他要下去幫我們取水!那水那麼深,嚇得我們直說:不用,不用!!


大樹站

大樹站附近的老旅社﹣大山旅社

 

車站就在大山旅社後面

  說起大樹鄉的由來真是非常有趣,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高屏溪畔有個大村落,村落裡有一棵老榕樹。某天,有一團歌仔戲班剛好從那裡經過,因為太陽非常的炎熱,大家也走到腳酸了,剛好看這棵老榕樹,於是大家就在這棵老榕樹下休息。在休息之餘,有一個人就提議說:「哇∼這棵老榕樹這麼的大,我們一起牽手來圍圍看可以圍多少人?」結果那棵老榕樹,足足圍了一整個戲班的人喔!從此之後,大家就稱那個村落為『大樹腳』,在光復之後又改名為『大樹村』。

  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間大山旅社(鄉公所對面),它的旁邊就是早期旗尾線–大樹車站的位址喔!而大山旅社的後方就是小火車行經鐵路的路線。


溪埔

現在的超商旁邊就是以前的溪埔站

  高雄縣大樹鄉的溪埔村,舊名為溪埔寮仔,當年的溪埔居民多居住在高屏溪畔,後來為了整治溪流而建造堤防,房屋大多都被洪水沖失,後來居民便遷移至溪埔,而在光復後便改名為〔溪埔村〕,迄今仍然有不少人依舊叫著它的舊名字,應該是叫起來讓人感覺特別親切吧!

  照片中的位置(7-11)正是當年旗尾線-溪埔車站的位置,而這條馬路就是小火車的行經路線,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太出來了。


麻竹園

只知道在這附近,但是現在已經看不到遺跡

  麻竹的由來,是因為當地種了相當多的麻竹,因而取之為麻竹。而麻竹火車站遺址,就位於高雄縣遠近馳名的佛光山下的省道旁,這條省道就是以前旗尾線的行經路線。在佛光山上有一間『麻竹園』招待所,『麻竹園』招待所位於朝山會館旁,而『麻竹園』的取名,是為了紀念佛光山開山以前,此地的地名而取的。

國家文化資料庫∼旗尾線佛光山站(1961年所拍可能有誤,佛光山還沒開山......)


嶺口站

  嶺口位於旗山鎮的斜張橋下,說到嶺口它的荔枝可是遠近馳名的呢!嶺口所種的玉荷包和黑葉荔枝,都曾拿下高雄縣荔枝評選第一名喔∼而且在嶺口還有一個非常古早的荔枝市集,不妨可以尋找看看喔!至於斜張橋它更是象徵高雄縣的地標,斜張橋橫跨著高屏溪的南二高橋樑,是連絡高雄縣與屏東縣重要的交通要道。每當夜晚來臨時,斜張橋便在燈光投射之下,變得絢彩美麗。現在路旁的加油站,就是早期的嶺口小火車站。


「大陸林場」(Weichia提供,字跡不清,不知是否是介於「嶺口」、「南勝」之間?)


 

尚和站

  旗山開基八路財神廟,是以前旗尾線–尚和車站的位址。財神廟的斜對面有一間鳳梨工廠,停業已久,而財神廟的對面山路往上,早期種植大量的鳳梨,現在則蓋滿了各種宗教寺廟,令人歎為觀止。早年湎甸義胞撤退來台時,大象林旺也隨著來台,曾想將林旺寄養在尚和,並已拖到這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後來又搬到台北圓山動物園。


溪洲站

  高雄縣的溪洲背山(中寮山)面水(楠梓仙溪),以前外地人經由省道(旗楠公路)到旗山時,必定會先經過溪洲,現在人們多走10號國道,旗楠公路的車流明顯變少。

  照片上就是以前大州站的位址。旗山鎮的香蕉產量屬溪州最多,所大州站後方有一間香蕉集貨場,裝置香蕉的箱子都印著TAIWAN BANANA的字樣,外銷日本 。


旗山車站


旗尾站

  大正1年(西元1912年,民國一年)12月4日旗尾-竹頭角間開始營業 旗尾站為旗山站到美濃站的經過的一個小站,旗尾站及鐵路已拆除,從荒廢的小草小路可隱約看出鐵軌的痕跡。在旗尾站附近有座義民祠,為以前河洛人與客家人因為爭奪土地水源再加上語言不通而產生械鬥,死傷不計其數。光緒十三年(1887年)四月建造義勇祠;客家義勇公廟建造於高樹鄉大路關庄,此事件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日本政府於隔年派遣官吏駐守「蕃薯寮」設置官署,成立蕃薯寮廳,治理旗山地區行政,日本官吏克盡厥職,媾和兩族前嫌冰釋,消弭閩粵百年來夢魘,互相群毆攻擊一筆勾消,化干戈為玉帛。 註:洛指的是黃河與洛水相交的一帶,以洛陽為中心,現屬河南。


美濃站

  美濃站位於電力公司旁,車站及鐵軌已為空地停車場,東側隔一條馬路便是美濃鎮農會,美濃鎮農會旁就是高雄客運站,是美濃重要的交通地點,攤販商店林立,著名的粄條街就在不遠處。


終點﹣竹頭角站

竹頭角為旗尾線最後一站,位置即現在的活動中心

 

舊鐵道遺跡,盡頭是木材廠

  竹頭角站是附近居民與經濟作物的重要轉運站。當地居民在原先鐵道兩旁鋪上磚頭步道,讓人們緬懷當時火車站的情形。在車站旁還可以看得到古樸可愛的菸樓,讓大家回想起日治時代引進菸葉種植的美濃,為美濃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

 


右邊那條路是舊鐵道遺址(柯坤佑攝2002.7.29黃蝶祭)

 

認識台灣的第一站